第四十二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第3/5页)

在上海的时候蒋昌华的英语还是很有用的,尤其是追女孩子的时候,用英语读莎士比亚的诗歌显得特别有范。

但是来了美国之后你英语好有什么用啊?蒋昌华发现那些连书都没念过的黑人,他们说英语都比自己说的溜。

他在外面是一点工作都找不到啊。

不,准确来说是稍微体面一点的工作都找不到。他想着自己从前做过洋行还当过报社记者,怎么着也能找个白领工作吧。

结果去找了一圈,连简历都递交不出去。人家看了眼他是华人,直接不收。

还想着去当什么店长,去帝国大厦的公司里当个文员。想都不要想,人家不要。

蒋昌华如此,金福瑞也是如此。他英文也是不错的,从前还是主编。想着能在美国找一个处理文字的工作。但是每一次的去找工作都是泥牛入海。

而这还是他们俩个英语比较好的,那些英语不怎么好的就更不要说了。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本来就工作岗位紧张,原本战争期间被动员起来的妇女劳动力都被他们赶回家去带孩子了,怎么可能再把好的工作岗位让给外国劳动力?

所以别看现在美国报纸上有不少招工广告,但是那些招工的地方只要去看看就觉得不行。

去码头当苦力,美国现在虽然已经开始机械化卸货,但是还是需要很多人力。当码头苦力本来没什么,但是华人去的话他们不和你签劳动协议。

只有一个口头协议。而且不买任何保险,一切福利保障全都没有。薪水只有白人的一半。

或者是去通下水道,这个虽然是不签劳动协议的,可是薪水没少。但就是这样也没有人去。

因为这个年代的纽约下水管道疏通工作不仅仅是极其肮脏和辛苦,而且是会死人的。基本上当地白人都不干这些活。

只有来自南美和东亚的移民,或者是本土的黑人会去干这种工作。

要不然就是去生产线拧螺丝。现在的纽约还有很多工厂。

工厂主还是很乐意用一半的工资,以不买任何保险,不签订任何劳动协议的方式来雇佣外国移民的。

兜兜转转的转了一圈,蒋昌华和金福瑞等人愕然的发现。这美国虽大,居然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

这一群一起润来美国的十几名前中国人闷闷不乐的聚在他们所租房子一楼的一个中餐馆内。

美国什么东西都要钱,花销很大。很多人因为长期找不到工作已经开始焦躁了。原本在中国国内这群人生活水平很高,现在来了美国他们只敢点最便宜的炒饭来吃。

大圆桌上,十几个人都是愁眉苦脸的。

“金兄,来美国一个多月了。这每日光是花钱,一分钱的进账都没有啊。这日子过的可是太难受了。”说话的人名叫赵凯。从前也是一个报社的编辑。

当时金福瑞准备要润去美国的时候,这个赵凯听到了风声,找到了金福瑞,也就和他一起润了过来。

原本是想着来美国发财赚钱的,投奔自由世界享受最强大国家的自由和民主。但是没有想到,来了美国之后别说享受现代化强国的生活环境了。

他们现在就连生活都是问题了。

现在大家都居住在唐人街一栋七层楼的出租屋内。这是一栋老楼,归属于华人商会。楼内都是那种十几平米到二十几平米的房间出租。

每个月的租金从二十美元到五十美元不等。要是零的租那就更贵了。

原本这些人里有人想要合租。但是当地华人商会不许。单人间就只许单人居住。双人合租就去租更贵的双人间。

华人商会是当地的地头蛇,他们自然是不敢反抗的。

“在这么下去没有进项,我们早们晚被饿死啊。”赵凯的话引起了其他人的赞同。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和蒋昌华一样家底丰厚。蒋昌华可以没有工作的在美国继续生活好多年。但是这些人不行,没工作就会饿死。

饭店老板坐在不远处的收银台默默的看着这群人。这群从国内来的人最开始还雄心勃勃的。

一开始来店里吃饭都要点炒菜,点烧腊来吃的。现在才一个月,也就一个个的现了原形了。还烧腊,还去帝国大厦上班?

帝国大厦?【睇过大晒】差不多啊。

来美国的华人能做什么工?基本都是最基础的工作。或者是开饭店开杂货店。真正的高级工作怎么可能轮到华人。这些人真的是脑子有泡。

老板摇摇头,撑开一份报纸看。

金福瑞这一桌人,基本上都是唉声叹气的。大家聊着应该做什么。但是聊来聊去都没有什么好工作,也没什么好想法。

最后只能是一个个怨天尤人。

说着说着大家伙连饭都吃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