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秀(第3/3页)

可是当把京剧或者其他剧种敲锣打鼓的抬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时有没有考虑过一点,它们还没死呢。

只有死了的东西才叫遗产。

把一个还活着的东西抬进去,是不是就是要它们死了?或者说已经认定它们要死了。

实际上传统剧种的求新求变,可不仅仅是我前几张写的《三堂会审伽利略》这种项目。

八零后或者七零后,小时候家里有电视,看过浙江频道的话应该会有一些印象。当年浙江电视台拍摄过很多浙(越)剧的电视剧。都是一些短片,上中下三集,或者是上下两集的。

就是那种在实地取景拍摄,普通对话用白话,一些表达情绪的地方采用越剧的唱词和身段身法。在保留越剧精髓的时候,让没有接触过越剧的人能简单入门。

那时候我还小,但是看的津津有味。虽然听不懂唱,但是有字幕,而且故事内容也很好看。

但是后来浙江台没搞下去,因为大家发现直接购买港台电视剧更赚钱。

越剧电视剧并不是不赚钱,只是因为赚的不如港台电视剧多,所以被抛弃了。这让我现在都觉得很可惜。

要说现代化,其实台湾的歌仔戏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一些,跑的更前面一点。

我在上一章里最后在段评里放了一张台湾歌仔戏反串女小生孙翠凤的照片。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她的《界牌关传说》、《李靖斩龙》、《蓬莱大仙》。

我可以向大家保证,这些歌仔戏除了闽南语唱腔唱戏可能会让人觉得不习惯外,其他的表演形式绝对不会让人觉得烦闷,觉得“这个戏好无聊啊”。

如果没时间看全本的,也可以在B站搜索一下精剪片花感受一下。

在这里还需要提一下另一个台湾做得很成功的现代化古典艺术,那就是布袋戏。虽然现在金光和霹雳两个布袋戏有些跑偏。但它们刚出来的时候绝对是惊艳全场的存在。

时至今日,布袋戏的打戏依旧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现代武侠、仙侠片。

而歌仔戏和布袋戏的现代化改进是诞生于台湾经济最繁荣时期,走向保守不思进取则是在台湾经济裹足不前时期。

现在内地经济相对从前要好多了。所以才会有一众京剧名角搞了一版《新编赤壁》出来。在这里我非常推荐大家尝试去听一听。听不了全本可以听选段,比如说B站上有舌战群儒的那一段就很精彩。可以让外行感受到京剧的魅力。

而在粤剧中,前两年出了一个粤剧大电影《白蛇传?情》。我必须要说,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作为戏剧电影是出色的,放在全中国所有类型的商业片里做横向对比,它都是足够优异。甚至可以排进国产片最近三年里的十大佳片里。

保留了粤剧的精髓,融入现代化的视效,堪称一流。唯一的门槛是粤唱腔,但是问题不大有字幕。我不信大家连英语电影看字幕都行,看这个电影有什么不行的。

只可惜很多影院一听说这是个戏剧电影,连排片都不给排。只有广东地区的部分影院排片了。

这真的非常可惜,真的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样一部好电影。

目前网络上有网站买了版权,正在免费播放这部电影。我推荐大家去看,绝对不会浪费你人生中的一百分钟。甚至会为你推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我个人是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我不希望它在商业化功利化的世界里就此消亡。但我所能做得很少,只能在书里尽可能的推广科普它们了。

希望书友们有空能去了解一下这些传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