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秀(第2/3页)
同时中国人显然已经捕捉到了秀场的底层逻辑了。他们以国家为单位,不是某一个品牌某一个大师,不以单纯的卖某一种服装和潮流元素为主要目的。
他们再推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形象。这是一种高级的玩法。
在场的设计师和时尚杂志的编辑中当然有高人,他们能明显的看出这场秀的背后有高人指点。但是谁都没有听说中国有人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啊。
那位原本打算走的香奈儿次席设计师站在过道上,她嘴唇微动,已经无法走了。
三楼的《生活》杂志编辑安德鲁有些出神。因为中国人的这场秀超出了他原本的想象。他们没再欧美的规则里玩啊!
他们怎么可以这样?!
这样怎么算是走秀?!
没有猫步,没有扭胯,没有死妈脸,他们算个屁的走秀!对了,就从这个方面批判他们!
设计师们和编辑们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如何对可能出现的搅局者赶尽杀绝。
而柏林的老百姓们却看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走秀。
娇俏可人的小女生,梳着漂亮的月牙髻,披着大红色的斗篷穿提着月兔宫灯。她脸上甜甜的笑着,一步步走来如邻家小妹一般清纯可人。
月兔宫灯微微一提,烛光照亮她的脸,额头的朱红月牙点缀的她俏皮可爱。
宫灯轻轻转了一圈,小姑娘似乎才刚发现台下居然有那么多人。她露出吃惊的表情,随后有些害羞的对大家摆了摆手,随后小碎步的往回跑着。
音乐一转,丝竹之声响起。(点开有BGM)
一种俏皮可爱的感觉让人涌上心头。台下很多观众都发出了会心一笑。
伊娃忍不住对威廉说道:“她好可爱哦。这是中国的传统服饰吗?很有意思呢。”
威廉也说道:“是啊,和我们的传统服装不一样呢。真的很有异国特色,我现在真的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去中国旅游看看呢。”
伊娃道:“我也想去看看呢。”
威廉几乎是没有思考的说道:“啊,那我们刚好可以结伴一起去。”他说的意思很简单,就真的是“结伴一起去”没有任何其他的意思。
但是伊娃却莫名的脸红了,头转到一边去。还好是晚上,还好舞台上还在表演。所以威廉看不清她的面孔。
而他自己也被舞台上的表演所吸引。并没有注意这边。
舞台上,演员们已经轮换的走了十几位了。他们现在再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古典服饰。从古时贵族的服装,再到平民百姓的装束都有。
每个演员穿着代表着不同身份的服饰时,都会在舞台上尽可能的表现这种人物的性格和他应该做什么工作。
如穿着短打的农民扛着锄头,耕田犁地汗如雨下。又如穿着富贵的王孙公子鲜衣怒马。
荆衩布裙的女子表演着洗衣浣纱。衣着华贵的贵女们则流光扑蝶。
这都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分,是需要正视的历史。
搞设计中专,李锐还让人把现在还活着的,对传统服饰、纹样有研究的大家们都找来,让他们去当老师。他们手上的东西和他们脑子里的知识,对中国文化有大用。至少不用出现以后以倭代唐的事情,也别让其他人去号称中华正统了。
而在这场秀中,有两个演员模特是最出彩的。
一个便是那提着宫灯奔跑的娇俏少女王玉珠。珠
而另一个则是以女子之身反串男角的李若梅。当她穿着古典装束踩着音乐的节奏出场时,只听见现场响起了一片哗然之声。其中大多数都来自于现场的女孩们。
无他,因为李若梅的扮相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翩翩佳公子,风流美少年。
第0章 番外,科普向,传统艺术现代化
最近的章节中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和艺术现代化之路的剧情。我从书友的评论中可以窥知,一些书友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太深,对传统艺术现代化的过程很多人其实也并不清楚。
实际上以最常见的戏剧为例,传统剧种其实很多人都在求新求变。因为有识之士都知道,不变就会死。
而那些死守着所谓传统不放的人是真的为传统文化好吗?这值得思考,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个人非常不喜欢“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东西。当然,我不是说它不好,作为联合国制定的一个文化保护项目,它自然有它的用处。
可是当所有人都敲锣打鼓的恭请XXX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想过“遗产”是什么意思?
纤夫的号子可以是文化遗产,因为长江不再需要纤夫拉纤了。
象牙雕刻工艺可以是文化遗产,因为保护大象,我们不该在捕猎大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