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狮子大开口
还真别说,赫鲁晓夫你别看他年纪大了,但是力气还真的不小。为了不弄伤老同志,搞出什么外交问题,李锐还是费了些力气才从赫鲁晓夫的怀抱里挣脱的。
赫鲁晓夫叽里呱啦的和李锐说了一堆东西,李锐是一句都没听懂啊。托后世教育的福,英语的话李锐还能听懂,简单交流也行。但是俄语是任嘛不会。
还好这个时候翻译总算是反应过来了,给两人翻译着对话。
“李锐同志,我代表斯大林同志向你表达十万分的热情。你做出来的宣传攻势很好,让我们在欧洲现在占据极大的上风。”赫鲁晓夫如此说道。
这还真不是外交辞令的夸奖,而是真实的情况。因为在无法进行热战的情况下,冷战就是一场意识形态的战争。而这场战争互相攻伐的方式就是各种舆论和军事的威压。
其中军事威压和舆论攻势各占一半的重要性。军事不强,你说话再好对面只当你放屁。但如果你单纯军事强悍,却不懂得宣传,那对面只当你要侵略对方,然后对方会被激起反抗的决心。
苏联现在的情况可是比历史上中好太多了。志愿军在朝鲜半岛的攻势打的美国转移了大量的兵力来亚洲。
要不然英国的贝尔主编也写不出【英国可以取美国而代之!】这样的文章了。美国重心的偏移,导致了他们在欧洲的力不从心。
这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很严重的。首先北约就不齐心,英法还想着重新当老大呢。而且再加上美军力量的转移,导致了苏联在欧洲的军事更加从容。
即便是没有历史上做对比,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也明显的感觉得出来。自从51年中国入朝作战后,苏联的压力变小了。
再加上李锐提供的舆论战武器,苏联在欧洲的发展更是顺风顺水。最近卢比扬卡收到了更多欧洲红色人物的投诚。
其中很多人原本并不是红色人物,但是在宣传攻势下,慢慢的去开始了解共产主义。在和欧美一对比,这些人自愿选择变成红色。
这批人数量不少,而且很多人都是各个国家的高级知识份子甚至是精英阶级。
这些改变带来了苏联对欧洲攻势不一样的格局。
所以斯大林派遣赫鲁晓夫来感谢李锐,并且加大对志愿军的援助计划,这些都是非常符合苏联利益的。
李锐知道自然这一切,而对于他来说其实苏联对欧洲的攻势强烈是一件好事。
因为之前他和主席有过一次长谈,里面就谈到了关于东西攻势的问题。
在新中国,有精苏、精美,那么自然也有和英国贝尔主编一样的大民族主义者。
毕竟陈独秀曾经写作的四言诗句: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这句诗后来也被主席引用。
所以当时主席也以一种半考验的语气问李锐:“李锐啊,我们党内有一些同志,觉得我们给苏联的好东西太多了呀。觉得我们不该给那么多,你是怎么看的啊?”
有这种想法太正常了,没有才奇怪。
李锐当时也很快的回答道:“同志们有这样的想法也属于正常。我知道有的同志也说过,我们新中国现在还有很多老百姓吃不饱饭。搞这些虚的没什么用处。尤其是给外国搞。”
主席点点头:“对哦,很多人这么说。但是大多数说这话的同志,倒不是反对你。”
李锐道:“我知道,有的同志就是单纯的舍不得。毕竟咱们穷久了。但是从战略的角度上来说,我们新中国想要长治久安且平稳发展,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尽可能的消除那些可能对我们造成负面效果的外国势力。”
“美国就是目前最大的负面影响。如果苏联不走历史上的老路,只要在给我们二十年的平安,那么苏联问题就可以往后放放。但是美国的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因为美国是摆在我们搞东北亚一体化上的绊脚石。只要他们在,我们就没有机会搞成。”
“而能不能把美国这块绊脚石搬走的支点在朝鲜战争。而真正的杀招却是在西欧。美国亚太和西欧战略力量不平衡。对于西欧,我们鞭长莫及,只能让苏联不断施压。”
“我就不相信,美国会为了亚洲而放弃欧洲。我们在亚洲这边拖着美军的力量。另外提供更多的能够帮助苏联在西欧展开攻势的东西。说起来是帮助苏联,但实际从战略上来说也是帮我们自己。”
“因为只有苏联对西欧的威胁足够了。我们在东亚也够强了,美国才会被迫从东北亚撤出。”
在这方面李锐看的是很清楚的。
美国人的胃口很大,他们欧洲想要,亚洲也想要。历史上中,中国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把美国赶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