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无耻之尤(第2/4页)
老警员老李笑道:“要是从前啊,还真不好说。尤其是民国时期,我们这样的小警察写写派出所里鸡毛蒜皮的小事肯定好没有报纸杂志愿意刊登。”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你看《朝闻》《曙光文摘》里面多少小人物写的故事啊。我看了这期十二月刊的《朝闻》,还有农村土改干部和医院小护士的投稿呢。写的都是身边人,身边事,也好看的很呢。”
“队长你的文笔怎么不得比他们好啊。再说了,咱们派出所的那些稀奇事不比他们的事情有意思?”
在队员们的劝说下,队长想了想,最后点头:“行,我琢磨琢磨,看看怎么写。要说还是《朝闻》这样的杂志办得好啊。都是咱们老百姓的故事,那位醉酒落湖的张艺林编辑搞的什么《艺林文摘》我都没听过。”
老李笑了:“嗨,我听过。”
“你听过?讲讲。”
“那就讲讲,这文摘在民国时期就有了。到现在都快七八年了吧。当初也很是风光过一段时间,也是个大杂志社呢。”
“老李啊,你说它风光过?我们怎么不知道呢?”
“嗨,那杂志上写的文章全都是些某某上海千金和某某北京世家少爷的爱恨情仇。或者是某个少爷白龙鱼服游龙戏凤的故事,都是些酸文,而且酸的很呐。你们怎么会爱看这些东西。”
听到这里,队员们恍然大悟。
这样的酸文他们确实是没兴趣。其实李锐办的各种报纸文摘里也有写爱情故事的文章。因为写故事,爱情故事是绕不开的题材。
而且现在文宣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提倡自由恋爱,反对盲婚哑嫁式的包办婚姻。
所以杂志里也有很多“红色恋人”式的爱情故事。虽然“红色恋人”这种故事模式在后世被拍啥都要谈恋爱的导演们强行加入所有年代剧中,导致后世有很多人对“红色恋人”都产生ptsd了。
但那多半是被后世导演荼毒的,那些导演都得了“影视作品不谈恋爱我就会死”的病。把“红色恋人”强加在了每一个角落,管它合适不合适,恋爱谈起来再说。
那工业糖精一样的“红色恋人”只会让人吃了之后全身不适。
但是真情实感的“红色恋人”是这个时代真实且广泛存在的。谁能不为“杨开慧之恋”这样的红色爱情而动容呢?
而除了革命情谊的红色之恋,还有农村、城市里总有那么几个跳出来想要打破束缚和牢笼的青年男女。他们的故事很实在很简单,但是相比于上海千金与北京公子的千金之恋,这种贴近生活的爱情故事反而更受老百姓欢迎。
大家都喜欢做梦,但是有的梦是踮着脚就能够着的美好,有的梦真的只能是空中楼阁甚至是连幻想都想不出来的东西。
所以《艺林文摘》这种酸文满地的文摘慢慢被时代淘汰也非常正常了。
大家伙听完老李对《艺林文摘》的讲述后,都明白过来了。
小陈先说道:“这我算是明白了。这张艺林怕还真是被李锐部长给杀的。”
“你说啥呢!”一个队友从后面削了他一巴掌:“你现在是警察了,虽然是个才三个月的新警察,但是你说话小心点。这话是你能乱说的?!”
小陈连忙拍自己的嘴:“呸呸呸,我说错了说错了。我的意思是这张艺林主编酒醉淹死在西湖,其实说起来就是因为他杂志销量不行,都维持不下去了。所以买醉,最后淹死了。”
“他的文摘卖不好,就是因为《朝闻》这样的文摘卖的太好了。”
“文摘杂志卖的不好能怪李部长办的《朝闻》?”队长总结性发言道:“这怪的是张艺林他自己。为什么他的文摘卖的不好?还不是因为他不接地气?老百姓不喜欢,他自然卖不好。”
“这种杂志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难不成卖的不好了,还要怪老百姓不行?走,我们回派出所,要是法医检查没问题就结案了。”
队长发出了总结性的发言。对于这群警员来说,你杂志卖的不好,然后心情郁闷买醉,最后失足跌进西湖淹死了。这是你自己的问题,要怪就怪张艺林为什么要喝的醉醺醺的在湖边乱走。
而他为什么喝醉,那是因为他杂志卖的不好。卖不好时因为你们写的玩意儿不接地气,无法让老百姓产生共鸣。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的故事大家已经看的太多了,现在大家才知道原来故事也可以写小老百姓的事情,让小老百姓更加共情。
你们写的不好,那你们改嘛。写老百姓喜欢的东西,和老百姓共情,你们的销量不就好了吗?这总怪不到老百姓吧?
只能说老百姓的想法有的时候真的很质朴。
对于张艺林和以他为首的一批人来说,他们还真的就把矛头指向了小老百姓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