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至民意
马赛是个港口城市,也是法国重要的城市。
因为这里除了大学林立之外,还是重要的海运通商口岸。
海运的便利让马赛在很长时间内成为法国南部的工业中心。这里马赛人口不足百万,但是却几乎负责法国百分之七十的造船和船舶维修工作。还有近乎一半的石油运输、开采、炼化等工作。
当然,还有与之配套的各种工业生产设备。以及部分兵工厂。
法国加入北约之后,就为北约提供军火援助。
在十七国联军在朝鲜半岛作战时期,这附近的兵工厂也生产了相当军火运往前线。
因为美国佬的弹药消耗量过于夸张了,朝鲜战争期间,美军甚至都出现过多次弹药短期性缺失。
法国也帮助美国生产了部分子弹和炮弹,并且运往前线。当然这个量来说并不多,因为美国的工业机器开起来,留给北约其他国家的产能就不多。
这种行为更像是一种表态,一种支持美国的行为。
赛宾等学生也清楚这些,因为兵工厂出货出海的箱柜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他们出货就是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是法国政府赋予的。法国政府赋予的这种态度,正是赛宾等学生最讨厌的。
为什么?
因为敌人现在没有对我们动手,而我们引以为援的盟友却要炸飞我们。
比强大敌人更让人讨厌的是盟友的背刺。这就像是看《三国》曹刘大战,关羽战曹军。若是他被曹军所杀,那也不过是阵前斩将。
而之所以关羽败走麦城能成为两千年来所有研究三国历史和读《三国演义》的读者最痛心疾首的事情,正是因为关羽不是败在曹操手下。而是曹刘大战,孙刘同盟。孙权打不下合肥,反而偷袭了一波关羽。
这一波孙权的背刺比曹操正面攻陷荆州还为人不齿。而更可笑的是孙权之后还是打不下合肥,还被张辽这个关羽的好友在合肥一战屠了十万将士。
现在的美国就多少有些孙权的味道了。前线打朝鲜打不下来。结果在盟友这边准备搞偷家。
而现在的问题是美国还没能白衣渡江呢,他们的计划就败露了。
那种被背叛的滋味让欧洲盟友们恨入骨髓。尤其是法国,这种感觉更是如此。
虽然后世大家都嘲笑法国,每日乳法更是成了一种必修课。
但是仔细想想,法国真的有那么弱吗?其实未必,二战法国之所以投降那么快,未必不是法国人看清了。
因为一战的时候,高卢雄鸡可是出了名的能打。但是打到最后如何呢?法兰西男儿流血流汗,最后好处都被英格兰懦夫抢走了大部分。
打生打死都是在给昂鲁塞克逊匪帮干活,我凭什么啊?!所以一部分人选择了躺平。(注:当然还有一战法国死亡人数太大,国力没有恢复,以及一战造成的民众强烈厌战情绪等等。)
包括后世的各种乳法笑话,又何尝不是英国对法国的一种文化入侵和岁月史书呢。
二战结束后,已经有相当部分的法国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法国的话语权在消退。
这种消退不仅仅是殖民地的减少,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消退。从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都是如此。
现在法国人还能死死抓住的高地就是审美话语权了。这个法国人经营了数百年的东西,要是连这个都丢了,法国就真完犊子了。
赛宾是人文社科的学生,他参与过各种社会活动研究。而参与的社会活动越多,他就越心惊。
法国的颓势似乎不可阻挡,甚至连他最喜欢的法语都在世界语言的地位上不断下降。
法语不再是他们法兰西人所骄傲的世界最优雅的语言了。
而这一切的一切,赛宾都将矛头指向了正在冉冉升起的超级大国美国。
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强势地位的崛起,正是因为美国的不断强大与对法国利益的拆分。
他们美国佬已经很过分了,没想到他们居然还能更过分。
作为一名法兰西男儿,一名爱国者,赛宾觉得自己有义务也有责任站出来拨乱反正了。
这一切都是为了法国!哪个国家的人没有一个大国梦?!
赛宾带领着化学系的同学,制作了一些高能化学物。
并且准备在兵工厂工人下班的时候,对里面进行破坏。
“不需要这么多人。”赛宾看着那些被自己煽动起来的同学说道:“我们不需要那么多去送死。不需要几百几千人去做这件事。我自己去就行了。”
“这次的行动,不论成功与否,执行者一定会被逮捕。甚至会被判刑,最高可能是死刑!”
赛宾看着一百多名被他煽动起来的同学说道:“你们不需要和我一起行动。感谢你们陪伴我走到这里,剩下的事情交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