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社会主义的食堂(第2/5页)

现在制约维生素生产力的其实是网咖的赚钱能力。

因为现在新中国能够自己生产的其实是维生素c。

其他的维生素产品线,其实还要一到两年才能真正的投产。不过因为后世维生素粉的价格极低,李锐通过后世购买搞出来的差价,已经足够让中国维生素产业起步了。

一年多以后,这个时空的新中国将会依靠李锐提供的资料,建立起一个恐怖的维生素产品线帝国。

那个时候将会以一种碾压的姿态,倾轧全球维生素产品。周总理自然是知道这个的,因为在李锐提交的三个三年计划书中,关于维生素产品和产业园的构建,也是赫然在立的。

所以面对赫鲁晓夫的催促,周总理笑呵呵的说道:“赫鲁晓夫同志,不用急。最多一两年,我们的产能就能上来了。再过四五年,也许整个苏东国家对维生素的需求我们都能满足。”

赫鲁晓夫听到这里满意的点点头:“很好啊。其实你们这些中国的同志还是不错的。”

“你们知道的,苏联要站在对抗资本主义的第一线。我们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别看你们在朝鲜和美国人打的正欢,但是美国人在欧洲还有主力呢。东西两线对峙,其实我们在西线承受的压力很大的。”

赫鲁晓夫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他说话大嘴巴,就像是现在这样。

他和周总理的闲聊,就开始忍不住大嘴巴了。“我们在西线的压力很大的。斯大林同志晚上经常睡不着。总是要把自己忙到累的不行才能入睡。”

“苏联的民生问题也是很复杂。苏联太大了,从东到西。”赫鲁晓夫摇摇头:“莫斯科到海参崴,比北京到乌鲁木齐还要远,远两倍!所以我一直希望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里,其他的同志们能更好的支持我们苏联的建设。”

“要知道,社会主义国家中,没有苏联撑起保护伞,其他国家是无法生存的。各国需要以维护苏联利益为第一位的!”

瞧,赫鲁晓夫同志的大嘴巴开始了。

虽然从他的角度来说,这么说没错。

而且从实际和客观角度来说也确实是如此。

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如果没有苏联撑保护伞,确实是不够资本主义国家打的。

但是有的话是不能这样直白的说的。这么说了,你大国沙文主义的苗头就会从一根嫩苗长成参天大树。

周总理心里是不舒服的,但是这种不舒服是要马上压下去的。做为新中国外事第一把手,周总理早就习惯了喜怒不形于色。

赫鲁晓夫继续道:“中国的同志们很不错。你们应该在后勤和轻工产业上发挥你们的长处。”

周总理哈哈一笑:“确实如此,我们也正有此意。”

周总理干脆顺水推舟的说道:“我们新中国在重工业上有很大的短板,需要发展的时间很长。”

“我们并不介意为苏联提供更多更好的轻工产品。从服装鞋服到棉纺副食,再到电影杂志等等。社会主义阵营需要什么,我们都可以生产什么。”

听到周总理这么说,赫鲁晓夫笑的更开心了:“哈哈!对,就是这样。斯大林同志说过,苏联应该把精力放在重工业和美国的竞争上。新中国要是能在轻工业上补足苏联的缺的东西,那就交给中国人做。”

“所以,我觉得新中国要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食堂和裁缝铺!”周总理这么好脾气的人,听到这话都忍不住一窒。

好家伙,赫大嘴巴这个外号听着不觉得有什么。

但是真的和他打交道,确实是能把人气死。处于上风就小人得志,落于下风就语无伦次。

说的就是赫鲁晓夫了。

周总理整理了一下心情后继续道:“既然是这样,赫鲁晓夫同志,我这里有一份小小的提议,你看看?”

周总理将翻译过并且做了一定修改的李锐计划书交给了赫鲁晓夫。

当然这份计划书里并不包含中国产业链布局以及更深刻的东西。

而是简单的一份商品名录。

以及中国打算在苏联搞预售和众筹的计划等。

这份商品名录中有四分之一的商品可以现在就生产。

但是想要扩大规模就必须要搞预售,给中国拉到投资,扩大生产线。

这样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苏联老百姓的购物需求。

而剩余的四分之三商品,则真的就是有了详细的技术储备和实验,只要钱到位,设备搞起来。

两年内修建起工厂,就能开始大规模生产了。这就是需要众筹的东西。

赫鲁晓夫看见了这份商品名单后,他的眉毛忍不住扬起来了。其中包含的品类极多。

以他这次来中国主要考察的罐头食品为例,其中各类罐头食品分为两大类共计七十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