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宽进严出(第2/4页)

王大爷爷孙也在期间,因为王大爷的孙子今年刚好念初中最后一年了。

他马上就要面临人生最重要的选择,那就是继续读高中,还是直接毕业参加工作。

初中在这个年代也算是个高学历了。

要是参加工作的话也能去到北京城的街道社区直接参加工作。

一百多名村民代表和十几名南洋子弟在校长黄章的带领下进入学校参观。

这所职业学校占地面积巨大,和一所大学几乎没差别。

不过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是待修建状态,没有全部修建完成。而且学校内还有大量的土地空置着,这些土地并不是打算用来盖房子的,而就是农田和水塘。

就像是黄章所说,学校真的教种地。

村民代表们瞪着眼看着这些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惊讶道:“还真的在学校里种田啊!”

校长黄章笑着问各位村民:“大家都说种地不用学,看看我们学校老师搞出来的农田和你们村里的比比,是不是要更好点?”

黄章这话还真的不是吹嘘,为了搞这个学校,筹备了一年多的时间。

除了修建校舍外,最重要的就是各种师资力量了。

黄章从各地抽调了一些相关专业人士,这其中就有农学方面的专家。

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也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些农学方面的专家搞了一些试验田。

不仅仅是作为教学使用,同时也是在实验优化种子。

这些农田的涨势比农民们种的农田好了许多,禾苗笔挺,看着就健康粗壮。

“你们也都是操持庄稼的老手了,看看这田怎么样?”黄章笑着说。

王大爷凑到农田旁边看着,眯着眼睛仔细观察,片刻后抬起头说道:“怕是比咱家的地能多产个三五成啊。”

村民们都知道王大爷是料理农田的好手,他说的话在村里还是很有权威性的,他这么说村里人都惊了。

“能多这么多吗?”村民们震惊了。

对于农民来说,一亩地多增餐三成。就以为着今年能过个肥年,如果能增产五成,那么明年都不用慌了。

而经过了农田后,在一旁还有水塘。现如今中国的养鱼业其实并不发达。

所谓传统的四大家鱼的养殖方法并没有被掌握。

但是现在,学校里把历史上的水产养殖专家钟麟请了过来。

在网咖的资料支持下,钟麟很快掌握了家鱼养殖的诀窍,同时也掌握了简易提取大蒜素。

这种玩意儿是可以在乡镇级别就能搞出来的一种东西。

可以有效的解决养殖鱼类时的各种生病问题。

养鱼最大的好处就是鱼的肉粮比更低,基本可以做到一比一。

在北方养鱼也许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合适。

但是在南方湖泊和水塘众多的地方却是可以的。

而高碑店这边靠着四惠河,是北京少有的有养殖条件的地区之一。

不过现在的村民们只是在四惠河里打鱼,养鱼什么的他们可不会。

所以当他们看见水塘里一尾又一尾粗壮肥硕的草鱼时,大家的眼睛都直了。

“这鱼咋这么肥啊?”“乖乖,这鱼杀一条,够我一家吃的了!”“校长,校长,这养鱼能学吗?”

已经有村民开始心动了。

而南洋子弟们也非常感兴趣的看着水塘里蹦跶的草鱼,南洋虽然渔获众多,但都是出海捕捞的。

养殖?不存在的!实际上近海养殖这个技能点也是中国人点出来的。

在中国人之前,全世界几乎都没有想过海里的鱼还能养殖。

而继续往前走,众人还看见了几名教职工在一块空地上整备一台拖拉机。

“刚刚你们看的农田都是用拖拉机开垦出来的。我们学校也有拖拉机专业哦。从驾驶到维修一系列的。”

校长黄章的介绍让很多村民更惊讶了。

如果说种田和养鱼仅仅只是让这些村民有一些些心动的话。

那么拖拉机的驾驶和维修可是在他们眼里属于高大上的职业了。

因为北京周边已经铺开了农机站,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周围的土地是非常适合拖拉机大面积耕种的。

一台拖拉机的效率可比农民自己赶着耕牛快多了。

农闲的时候拖拉机还能负责村里镇上的运输工作。

甚至拖拉机头改一改还可以当一个发电机。

可以说对农村来说,拖拉机的用处太大了。很多农民想学,或者是想让孩子去学开拖拉机,但是去哪儿学是个问题。

所以很多村民都缠上了黄章,在他身边不断发问。“校长,这拖拉机也可以学吗?”

“当然!”“那我孩子能来学吗?”“当然可以。”许多村民的心动了。

而继续参观学校,整齐划一的教学楼并不算高,都是三层楼或者四层楼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