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办技校
对于这群南洋子弟来说,新中国给他们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南洋华人愿意培养子女读书,在座的各位也都是学过不少东西的。还有人去英国、法国留过学。
“要我说,我觉得中国不算很发达。”一名在英国留学过的男子说道,他擅长的东西就是机床的组装和维修。
不管是车床、铣床、还是磨床,他都系统性的学习过。因为他家在南洋就是做这个生意的。
这个名叫张海的男子继续说:“广州和北京都算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了吧。没什么高楼,路上也没什么汽车。很多人穿的衣服也挺破的。”
张海的话还没说完,就有一名女生打断他。
女生叫李梅,是这群南洋子弟中唯三的女生之一。她开口道:“虽然说中国确实是没有英国、法国这些老牌国家发达。但是你不觉得新中国的民众脸上都带着自信的笑容吗?”李梅说的没错。
想当初李锐刚刚在1950年初来到北京的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
李锐从北京市民的脸上并没有看见多少自信昂扬的笑容。
这和自己从前在网络上看到的年代小说完全不一样。
很多年代小说总喜欢一写到这个年代,那就是人人都自信,人人都昂扬。
虽然穷但是大家都带着幸福的笑容等等。
实际上1950年李锐刚来北京的时候,从市民们的脸上看见的更多的是麻木。
是对生活的麻木,对未来的迷惘。但是一年多的时间,李锐带着他的网咖给新中国开了大量的外挂。
从技术到文化,能开的尽可能都开了。
现如今的中国发展速度要比历史上的要好得多。
光说李锐搞的食品和医药两条外汇线给中国带来的好处就很多了。
历史上中,中国和苏联在谈156援助计划。
但是很多东西苏联并不是很快就给的。
这其中苏联自然有自己的考量。但是对于新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争分夺秒才是主题。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中国人要感谢历史上中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但也要知道这些援助中国拿的并不轻松。
这事情需要分开来看,不能混为一谈非黑即白。
而现在中国依靠技术转让、医药产业、副食品深加工等总总手段,从苏联、从辉瑞手上捞取的外汇数量已经非常可观了。
别看苏联和美国现在对抗,但是你要拿美元和苏联人做生意,他们其实是很开心的。
大量的外汇带来的就是中国市场的活跃,工厂有更多的订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只要愿意干活,那么这年头就能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按照老百姓说的话,那就是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很多时候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看不到头的贫穷。
人民有出路,生活有奔头,那么自然是大多数人的脸上都开始出现昂扬向上的笑容了。
李梅说道:“这种笑容,这种自信是我们在大马很少看见的。不管是华工还是马来工,大家其实都很麻木。”
“我在一路上研读了工作人员大哥送我的《社会主义解析》,这本书是毛主席在去年写的。
写的很直白,里面明确的说明了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实现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后我们该怎么实现共产主义等等都写了。”
李梅所说的这本《社会主义解析》是毛主席在去年年底写的并且出版的一本书。
因为翻看了大量的历史上材料后,毛主席深思熟虑许久,觉得自己必须要用一种更加浅显直白的方式教会大家什么是社会主义。
原本的马克思《资本论》并不是不好,而是过于枯燥无味,大多数人耐不住性子读下去。
毛主席不管在忙,每天也会抽一两个小时出来精炼《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中的精华。
在不扭曲原作思想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用更浅显直白的方式教会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梅看的就是这本书,她看完之后非常赞同毛主席的各种观点。
并且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将这里面许多的内容奉为人生信条。
“我们马来华人也在被压榨。有殖民的白人,也有掌握了权利的土人。我们华人之间也在互相压榨。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李梅如此说道。"“我从前觉得这些都是社会常态,天下间理应如此。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可以跳出这个深坑,不用在这种如同无间地狱的泥潭里来回翻滚。”
“我们大马华人其实也可以这样。做更公平的生意,不用压榨穷人,给劳工更高的工资。”
李梅的话音刚落,擅长机械的赵明就开口道:“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容易。你真以为南洋政府是一群大善人吗?你给工人多发钱,他们就敢挤着我们,让我们给它们缴纳更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