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阳早与寒春与海明威(第3/3页)
“新中国的步伐太快了。去年我们还在为奶牛生病的问题而苦恼。到了年底,他们就解决了兽用青霉素以及各种兽药的问题。”
“他们在大踏步地前进。49年的时候,牧场周边的乡村还没有医生,周围乡村的村民生病了会想办法请我们牧场的医生去看病。”
“而在去年,赤脚医生出现了。”说到这里,寒春脸上露出了微笑:“他治好了很多人。”
阳早指着东边的方向道:“在那边,还有一个养鸡场已经开始投产了。51年过年的时候,这边的人们居然可以买到鸡吃。”
“海明威,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什么?”
“这里有很多村民,这一辈子都没有吃过肉。而养鸡场的出现,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鸡肉是什么滋味。”
说到这里,阳早突然对海明威说道:“海明威,我带你去一个你一定会感兴趣的地方吧!”
“好!”海明威决定跟着阳早和寒春,放空自己的思想,只用眼睛记录自己将要看见的一切。
三人走了差不多两个公里的路,这里已经到了乡里。说是乡,其实现在的乡镇远不如后世的繁华,乡镇里的常住人口只有千余人。
因为乡里并没有那么多就业岗位养活更多人。
但是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乡镇,却是十里八村的人赶集交易的经济中心,也是周围的医疗中心。
而在乡镇的西南角,有一栋乡里最高也是最大的两层建筑。
听着里面传来的琅琅读书声,海明威问道:“这是?”
“乡里的小学。”阳早说道:“我和寒春偶尔会过来客串这里的数学老师。”
带着海明威走进乡办小学,海明威透过后窗看着在简陋的教室里,正在读书的孩子们。
或许用孩子们并不准确,因为里面有年纪小的孩子,也有已经是少年的人。
“去年这里还只是一个识字小组。但是在十月份的时候,这里已经来了老师开始组建学校。大量的教材送了过来,只是老师还比较缺乏。”
“但是但这里的老师已经可以教授到小学四年级的知识了。一个如此贫穷的国家,贫穷到连国家毛主席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的国家,他们已经在竭尽全力的开始搞教育了。就像是他们在全力生产奶粉一样。”
讲台上的老师穿着灰蓝色的中山装,衣服肩膀和手肘处打着补丁。
蓝色的裤子浆洗的发白,他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词。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三页,大家一起跟着我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教室里二十多名孩子跟着老师一起念着这首诗词。
声音有大有小,但是很整齐。海明威静静的看着,听着。
那些穿着朴素甚至可以说是寒酸的孩子们跟着老师认真读书的模样让他着迷。
他从未见过在其他如此贫穷的地方进行教育普及。
而当阳早和寒春把他带到学校的图书馆,也是乡里公开给大家的图书馆时,海明威的情绪达到了巅峰。
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有农业生产的各种工具书,有五金工具的使用书,有钳工、维修工的学习书。
也有很多文学书籍,有毛主席的诗词和文章选集,有老舍的《茶馆》《骆驼祥子》。
有鲁迅的《朝花夕拾》、《狂人日记》。有小朋友们最爱看的《漫画新世代》。
有普通老百姓最喜欢听别人念的《朝闻》。还有很多其他外国作家的作品,泰戈尔的《飞鸟集》,有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环游地球八十天》。
而在这里,海明威还看见了自己的书籍,他的《永别了,武器》、《有钱人和没钱人》……
这位一生刚强的硬汉莫名的情绪有些激动,忍不住有些颤抖。
他语音颤抖的说着:“我现在突然明白你们为什么要留在这个国家了。阳早、寒春,也许你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要把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写下来!记录下来!让他们被全世界看见,让那些遭受麦卡锡浪潮冲击的美国人看见。他们所厌恶的红色中国到底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