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觉醒年代(第2/5页)

陆光达觉得哪里不对劲,他微微一皱眉道:“万一苏联人搞不定呢?”

李锐笑了:“那自然是再来找我们就好了。我们做事还是很公道的,到时候再收他们个五亿不就好了。我们可不做什么临时加价的事情。”

“当然了,我们也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的问题。1950年五亿卢布在中国的购买力和两年后卢布在中国的购买力是不一样的。我们也不涨价,只要保持今天的卢布购买力的价值就好了。”

“至于刘团长嘛,其实他来回都是赚得不是吗?如果苏联人技术搞得好,不用我们,他就是帮老大哥省了一笔钱。

如果苏联人没搞好,他又帮我们赚了一笔钱,你说他这不是甘蔗蘸蜂蜜,两头都是甜嘛。好事都让他一个人给沾完了呢。”

李锐说的很有道理,但是陆光达隐约的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

但是具体什么地方不对他说不上来。

只是他觉得这世上哪来的便宜两头占的好事?

刘团长要是有这能耐,他还当什么一个小团长啊,他早就进中央了。作为一名技术专家,陆光达在政治上的弯弯绕磨炼的还不够多。

但是他相信李锐这么做是有用意的。而且他之前还和毛主席谈过,想必李锐也是明白了什么。

于是陆光达点点头:“明白了,既然这样我就把所有的技术支持项目全部砍掉了?”

“砍吧,砍吧。”李锐毫不在意。

增加项目和做技术支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但是砍掉项目去掉技术支持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于是被中断的代表团商谈又重启了,这一次中国人给了苏联一个非常合适的价格,直接把总价降了五亿卢布。

李锐给陆光达定下的底价是二十二亿卢布,不能低于这个价格。这次谈判,刘团长似乎很高兴。

虽然他一直在压抑自己的情绪,但是那种高兴的感觉是很难彻底被压下去的。

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情一样。

而苏联方面对于中国人的自主降价也显得非常开心。

虽然有的代表,比如说火炮专家彼得罗夫(猜测钱学森是红色间谍的那位)在私底下讨论过,中国人这一版的报价虽然低,但是去掉了所有技术支持,这样是不是不合适?

但是苏联里其他的一些专家则表示:“难道我们自己看书还看不懂吗?东西到了,花点时间研究就是了。节省的五亿卢布不好吗?”

“对啊,钱学森盗窃的美国技术,中国人都能学会,没理由我们苏联是搞不懂的。”

苏联专家有自己的骄傲。

他们才是老牌工业强国,哪怕是沙俄时代,他们都已经完成了基础工业化的发展。

根本不是中国这种农耕了几千年的文明可以比的。

苏联人有这个自信,即便没有中国的支持,也可以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彻底吃透这些技术。

同时苏联代表团的团长也私下里隐晦的表示过:“不用担心彼得罗夫,这是我们朋友为我们争取的利益。中国人其实是想用技术支持来赚取超额利润罢了。这是水分最大的地方,把这里挤掉,我们就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了。”

既然团长都这么说了,那么彼得罗夫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只是在中国人不知道的地方,贝尔加湖畔开始修建一套豪华的夏季别墅……

去掉了五亿的“水分”,苏联人和中国的谈判进度显然加快了不少。

因为这件事是斯大林同志都非常关心的。

其实斯大林一开始对这个项目虽然关心,但是也没有到十分关切的地步。

一直到中国人把这套系统的名字报过来。

“钢铁苍穹”!这……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个名字啊!

一开始斯大林还以为是中国人是为了拍自己的马屁去了这个名字,他当时还挺生气的。

认为中国人耍这样的小伎俩实在是太无聊了。

在俄语中,钢铁和斯大林同音,中国人用这种方式来取巧吗?

后来贝利亚找来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来解释,斯大林才明白。

原来“钢铁苍穹”这四个字在中国本身就是存在的一个词语,形容的便是如铁幕降下的牢不可破的空中防线。

这样一解释,斯大林就很开心了。

斯大林不是一个过于追求个人荣誉的人,他相比于勃列日涅夫来说,斯大林算的上是极其克制了。

但是这不代表斯大林什么荣誉都不要。

别人追着拍马屁的他或许会嫌弃,但是这种不是拍马屁却又恰恰好拍在自己痒处的东西就是斯大林最喜欢的。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背后夸人才是最大的学问。

而“钢铁苍穹”这名字到底是不是背后夸人还是一开始便已有所指,只有取这个名字的李锐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