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最甜蜜的事业(第2/3页)

第二因为使用的酸法制糖,那么对容器的需求也很高。所有的设备都需要达到耐酸需求,这些设备的成本就不低。

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电。

同时,转化率还低。酸法的糖类转化只能达到百分之九十。

所以在60年代,酶法制糖出现后,快速将酸法制糖给取代了。而生物制糖法成本实在是太低了,唯一和酶解制糖的相比比较差的大概就是效率了。

后世的酶解制糖法,可以做到最高百分之九十九的转化率。

而生物制糖法只能到百分之九十五。但是考虑到它的效费比,这点差距是完全可以容忍的。

所以当第一缸糖化淀粉被榨汁提纯,转化成糖浆后,李锐看着那清亮的糖浆从出料口排到容器里时,他忍不住开始鼓掌。

而在场的所有人工人也都开始激动的鼓掌。

尤其是糖化车间的工人们。在他们的印象里,制糖只能是利用甜菜或者甘蔗,谁见过淀粉还能变成糖的?

当第一个容器装满后,王铭岐取来了一个勺子,往一个水桶里打了好几勺糖浆。

然后让工人们取来热水倒进去,一桶糖水就调好了。

他先给李锐送了一杯过去,李锐尝了一口,忍不住开口大声赞叹了一句:“甜!”

然后张冠林等领导,还有工厂的工人们,每人都分了一杯糖水。

“好甜啊!”张冠林忍不住赞叹到。

工人蒋兵小心翼翼的接过水杯,他害怕糖水洒出来一点。因为就算是撒出来一点点,在他看来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他眯着眼睛喝了一口,一种沁人心脾的甜味从口腔划入胸腹。

在那一瞬间他仿佛感觉到了一种幻觉,他和的不是糖水,而是一壶烈酒。

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胸腹似乎有一团火在燃烧一样。

他看着手中这杯糖水,他忍不住对分糖水的年轻学生说道:“这糖浆我们普通人能买到吗?”

年轻学生想了想说道:“以后肯定能买到。满足一部分外贸订单和军工订单,当然还有一部分留给民用。”

“真好啊,真甜。这是我这辈子吃过嘴甜的东西了。”蒋兵看着手中的水杯,他喃喃自语:“我能带回去给我孩子喝吗?”

年轻学生是最近几天在车间里和蒋兵搭档,蒋兵是一个非常踏实肯干的人,任何不懂得技术问题都会请教。

哪怕他已经快四十了,但是对着只有二十岁,小的都能当他孩子的年轻学生还一口一个师傅的叫着。

这让很多学生都不好意思,也更加倍的将技术传授给他。

年轻学生从自己身上取下一个配发他的水壶,将自己水杯里的糖水都装了进去。

“来,蒋师傅,带回去给孩子和嫂子喝。”“这……使不得,使不得!”蒋兵想也没想的就要推辞。

因为在他看来糖是很宝贵的东西。

黑龙江年人均供糖量只有一百克左右。

如此甜蜜的东西,是大家都没有尝过的。

蒋兵怎么好意思收呢?

但是年轻学生强行将自己的水壶塞进蒋兵手中:“拿着,蒋师傅。一壶糖水而已。带回去,让家里人都尝尝。”

“你在做一个全中国最甜蜜的事业啊。你收下我一壶糖水以后是要还的。”

蒋兵看着年轻学生:“还多少?”

年轻学生笑着说:“蒋师傅,你和你的同事们一定要建成全亚洲最大的一个糖厂啊。以后你就还我一个亚洲第一的糖厂吧!全中国人吃糖的问题,就拜托给您和您的同事们了。”

蒋兵的推辞松了,他紧紧握着水壶,然后重重的点头道:“好!”

不知道为什么,蒋兵觉得自己身上好像有一种责任感。

一种要对全国人民吃糖负责的责任感。

年轻学生说的话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周围很多人都听见了。包括李锐和张冠林厂长。

张冠林默默握拳,亚洲第一糖厂。亚洲第一,全国人民都有糖吃。

以到了知天命之年的他忽然感觉自己迸发出了一团新的火焰。

当蒋兵带着水壶回家的时候,刚好他的儿子蒋弘也放学回家了。蒋弘是他的骄傲,这个孩子很聪明,从小会读书。

家里再穷,砸锅卖铁蒋兵也没断过给蒋弘的学费。

如今的他已经高中最后一年了,老师说他有很大的机会可以考进哈工大读书。

蒋兵将带回家的糖水分给自己的媳妇和儿子喝的时候,两人都瞪大了眼睛。

“好甜啊!老蒋,你从哪弄来的糖水啊?”媳妇盯着蒋兵。

儿子蒋弘业看着蒋兵说:“老爸,你不是把钱都拿去买糖了吧。”

蒋兵呵呵一笑:“当然不是,是我们工厂新建的糖化车间今天出产了第一批糖浆。今天算是发福利,每人领到了一杯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