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面子与里子
说着在现阶段以药品类论文为主导的发言者是一名长相极为英气,相貌十分英俊的男人。
说他像是一个科学家,其实他更像一个帅气的电影演员。李锐认得他,他叫岱汝云。
今年刚刚接回国的一名制药学专家。
之前在伯明翰大学研究从脂肪中提取维生素的课题。
按照他原本的人生轨迹,他应该是在1953年才回国的。
但是因为李锐之前就和中央提交过名单。
希望能提前把那些心向祖国的高级人才提前劝说回来。
省的再次发生另一个时空里钱学森等人的境遇。
所以中央是把所有能用上的海外力量全用上了。
将李锐提供的名单上的科学家都接触了一遍。
其中大部分都愿意回国。
还有一小部分是因为手上还有没安排好的事,没安顿好家人等等,需要晚一点回来。
但是主要的科学家都尽快给接了回来了。
岱汝云目前在基地内研究的课题是预防和研制对血吸虫病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血吸虫病每年都会在中国南方靠近长江以及长江之流的十二个省市爆发。
民国时期最大一次爆发血吸虫病,全国将近一千万人感染。而除了血吸虫病之外,新中国还在爆发各种传染病。
如果按照另一个时空的情节继续往下走的话,1950年到1955年五年的时间里,全国爆发的流行病感染人次达到1.4亿人次,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三十。
所以快速提高新中国医药水平和国民卫生状况是新中国的重中之重。
而其中血吸虫病的预防是重中之重。新中国两个最大的传染病,一个是疟疾,另一个就是血吸虫。
而血吸虫病的预防不是一句喝开水吃熟食就能解决的。
因为南方水田里有大量的血吸虫幼虫,它们通过皮肤接触就可以钻进人的身体内。
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岱汝云回国后的主攻方向就是血吸虫病。
如今国家已经在南方开了很多血吸虫病防治所。
其主要的指导方针就来自于岱汝云、赵承暇、高怡生等专家。
岱汝云继续发言道:“疾病的治疗和研究是一项对全人类都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且有了李所长弄来的各种设备和资料。”
“其实很多超越这个时代的药物我们都已经可以小规模的制取了。再加上我们也有完善的生产工艺资料。只要我们获得足够多的物质支持,其实很容易就将这部分技术理论转化为生产力。”
“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啊,我个人感觉治病救人的论文产生的影响力是要高于发表什么核物理研究之类的。”
说道这里,岱汝云看向钱三强等人:“钱所长,不是说你们的研究不好啊。我就是个人看法。我们国家现在这么弱小,要是就发表个核物理研究之类的论文出来的话,怕是会引起不少人的警惕吧。”
钱三强笑着摆摆手:“岱同志你说得还是有道理的。有的东西我们是不能随便往上面发的。”
陆光达也发表看法:“我倒是同意岱汝云同志的看法。我们新中国搞学术期刊,不光要考虑学术性也要考虑政治性。虽然总用人宣传科学无国界,科学不应该掺杂政治。”
“我也很渴望有那种绝对纯净的科学研究环境。但那暂时也只能是一种梦想。巴统禁运就是对我们新中国最好的耳光。美国人甚至连青霉素的原材料都不给我们。”
“如果不是张为申用棉籽饼等材料搞出了便宜又能提高产量的青霉素。我们国家想要搞定青霉素都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陆光达继续道:“这本期刊不得不考虑政治影响。我个人的意见啊,有关于核物理、电子工程等这类可以快速转换成武器技术储备的相应理论,在目前这个阶段还不适宜放在我们的期刊上。”
“不然不光是美国会对我们加强封锁,恐怕就连苏联老大哥也会有所警觉。实力不到,有的事情我们还是悄悄的做比较好。”
钱学森跟着发言:“对,我们可以筛选一些纯理论的论文。比如说某些数学论文。这些论文虽然可以推动科学发展。但那也属于高屋建瓴的水平。甚至对我们也是有益的。”
陆光达道:“那我们不如以此为契机,想办法拉高我们国家的医学水平。我翻看了后世资料,发现古巴的医疗外交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路子。”
“如果我们能提供便宜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并且将这个影响力散播道全球去。对我们国家而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而且这种事就算是美国也很难阻止我们去做。”
李锐点点头,觉得他们说的确实有道理。
现在美苏争霸,美国不能一手遮天,也不能颠倒黑白。医药外交是条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