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人才的问题(第3/3页)

而钱学森正是新中国导弹事业的领军人。

目前基地里的陆光达已经开始和包括陆光达在内的一众核物理学家开始研究原子弹的理论技术了。

氢弹研究项目也同时上马。理论研究先做起来。基地内最近通过视频和接外包工作赚的钱全被李锐用来购买各种机械设备了。

后世国产数控机床虽然精度可能确实没有那么高,但是也够用,而且胜在价格便宜。

目前基地已经买了十几台二手的数控设备了。

千分尺、游标卡尺等工具也没少买。精密的测量仪器也买了几个,但是价格真的太贵了。

目前基地一天大概能赚八千块了。因为视频的收益开始慢慢高了起来。

尤其是那个女摔跤手刘佩云和几个大师说的单口相声,他们都在快速吸粉。

李锐已经屯了一波钱,准备来个大的。

因为包括陆光达在内的一众科学家都认为,基地不能全都买二手数控机床。

毕竟二手数控机床的精度下降的厉害。

而且还经常出故障。当做教学用具还行,真的拿来生产的话。这些机床只能用来粗加工。

所以在一众人等进行反复筛选之后,一台国产五轴并且带刀库的数控加工中心进入众人视野之中。

这台济南二厂生产的数控中心价格并不贵,只需要十七万。“老陆,你们确定你们现在玩的来五轴机床吗?”

李锐在下单前反复确认。

“别开玩笑啊。我可是看过很多数控加工中心的事故,刀库换错撞刀、撞主轴、把整个刀盘撞飞了都有。”

“第一,这个机器要是坏了。在我们这个时空可是无法修复的。第二,你们中要是有任何一个受伤了,那可比机器坏了还要亏。”

李锐说的很认真,陆光达则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废什么话啊,要你买你就买。别墨迹了,机器都没有,我们理论知识学的在扎实有什么用?”

“你这好好的学者,和老冯待久了怎么也有一股子兵气了?”在一瞬间,李锐差点觉得眼前站着的是李云龙而不是陆光达。

不过在陆光达的催促下,李锐还是把存了许久的十七万花了出去。

“好了,已经下单了。估计等几天这个机器就会到了。你们才理论学了一个月就要上手五轴加工中心,你们的胆子是真大。”

李锐无奈的竖起大拇指。

1950年六月三日,香港。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漂泊,一艘挂着英国国旗的商船终于在香港靠岸了。

而在船舱中吐得昏天黑地的钱学森被他妻子蒋英叫醒。

“学森!学森!醒醒,醒醒。我们靠岸了!我们马上就能回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