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完结章下)……
飞雪初落西京时,顾怀玉与裴靖逸仍在城中坐镇。
这片土地方才归入版图,疆土骤然扩至旧日的两倍,大宸旗帜新插未稳,便有无数琐巨之务等着一一落定。
光是官吏任免这一项,便要清查旧官、甄录可用之人,案卷堆作小山。
幸而顾怀玉麾下能人辈出,各司其职,尽可胜此繁剧。
几个月忙碌过去,这方新土自上而下焕然一新:书院重开,晨读声里,童子摇头背着“三字经”,茶馆复市,说书先生一拍醒木,讲的已是《西厢记》。
自此不分东辽与汉人——凡在此地者,皆为宸人。
待到顾怀玉启程回京那日,西京城内外百姓自发相送。
汉人百姓自是依依不舍,若非这位相爷,他们至今还在东辽人手下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
不少东辽牧民也抹着眼泪,正是顾相的新政,让他们被贵族强占的牛羊重新回牧场。
唯有那些失了身份体面、成了阶下囚的旧贵族,巴不得他早些离城,免得一日一日提心吊胆,怕脑袋不保。
顾怀玉不愿大张旗鼓,免了宰执仪仗,只携铁鹰卫,与裴靖逸低调上路归京。
这一年间,大宸已是天翻地覆。
自战事初起,茶楼里的说书人便日日更新战报,座无虚席。
起初谁也不敢相信,那个年轻宰执竟真敢与雄踞北境百年的东辽开战,更无人料到,他竟能赢。
当“收复三州九郡”的捷报传来时,举国欢腾。
这已是足以载入史册的旷世奇功。
可谁曾想,这仅仅是个开始。
转眼间,一个又一个惊天捷报接踵而至,直到最后——东辽万里疆土,尽归大宸!
如今在这片土地上,连三岁稚童都知道两个传奇:一位是运筹帷幄、倾尽天下的宰执,一位是所向披靡、平定四方的大元帅。
更妙的是,这两个传奇竟成了一段佳话,真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龙配龙,凤配凤,英雄合该配英雄。
顾怀玉回京亦极低调,拒了元琢要摆的接驾仪式,赶在在除夕夜悄然入城。
相府内灯火通明,仆役们穿梭忙碌着准备年夜饭。
两人并肩踏入府门时,裴靖逸抬手拂去顾怀玉肩头的落雪,压低声音问道:“你阿姊脾气如何?”
顾婉早已得了消息,此刻正抱着小外甥在花厅等候。
分明是专程来会会这位“弟夫”的。
顾怀玉斜睨他一眼,唇角勾起揶揄的弧度:“怎么?堂堂三军大元帅也会怕?”
裴靖逸顺势将人揽入怀中,薄唇几乎贴上他的耳垂:“怕得很,怕你阿姊知道我夜夜“欺负”她宝贝弟弟,非把我活剐了不可。”
顾怀玉不跟他多说,抬手轻拍拍他的脸颊,“等着过难关吧你。”
裴靖逸眉梢一挑,朝花厅的方向一抬下巴,“大不了我跪着敬茶,说句——'阿姊放心,您弟弟在我榻上,从来都是他欺负我'。”
顾怀玉轻嗤一声,甩开他的手径自往花厅走去,分明一副“等着看好戏”的闲态。
裴靖逸虽是那么说,临到门前却收敛了平日的散漫,他腰背笔直,步履沉稳,高大身形一丝不苟,规规矩矩随在顾怀玉身后,像个乖顺的“小媳妇”。
花厅里早摆了一桌热气腾腾的菜,汤盏袅着白雾。
案旁不仅顾婉抱着小外甥,主位上还坐着陈太后——大宸权势最盛的两位女子正低声话家常。
小外甥一见顾怀玉,眼睛立时亮了,短胳膊一伸,噔噔噔跑来:“舅舅!抱!”
顾怀玉却不伸手,任由小家伙抱住自己的腿,垂眸打量着这个肉嘟嘟的小团子,蹙眉冷声问:“怎么胖成这样了?”
“我才不胖呢!”小家伙仰起圆脸,小嘴撅得老高,“娘亲说这是福气,锦儿最有福气啦!”
顾怀玉失笑,俯身轻松将小家伙抱起。
小外甥立刻搂住他的脖子,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什么“想死舅舅了”、“舅舅最好了”,甜腻得紧。
这边舅甥俩亲热着,那边顾婉和陈太后两双锐利的眼睛,正将裴靖逸从头到脚打量了个遍。
裴靖逸从容不迫地拱手行礼,先向陈太后问安:“太皇太后金安。”
声音沉稳有力,姿态不卑不亢。
陈太后略一颔首,目光如常地扫过他,态度不冷不热。
转向顾婉时,裴靖逸唇角一扬,依旧保持着得体的距离:“见过太后娘娘。”
顾婉含笑颔首,抬手示意,侍从便将她身侧的椅子搬出,她温声道:“裴元帅一路辛劳,侍护玉郎不易,坐下同用膳吧。”
裴靖逸从容落座,目光却始终瞧着顾怀玉,“不辛苦,这一路与其说是我照顾相爷,倒不如说是相爷处处体恤我——”
他转头对顾婉诚恳道:“若非相爷运筹帷幄,我岂能立下这等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