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你喜欢我?”
顾怀玉辞官的第二日。
太阳还是照样升起。
六街三坊的馄饨摊照旧炊烟袅袅,百官依旧踩着卯时的更鼓匆匆赶赴衙门。
朱雀大街上车马如流,仿佛昨日文德殿那场风波从未发生过,日子依旧滴答向前。
可细细一品,似乎又有那么些细枝末节,不太对劲。
运河上冷冷清清,两岸站满不知所措的苦力。
往常这时候,漕运的粮船能排到三里外的闸口,船夫叫号、肩夫吆喝,扛包的活计从清晨干到黄昏都接不完。
可今晨河面上空荡荡的,只有几艘渔船随波摇晃。
枢密院几日前还因东辽战事忙得人仰马翻,如今却全员干坐着,一个个干瞪眼。
桌案上堆满军报、奏折、兵符调令,无人敢动。
户部里更是暗流涌动,崔尚书本就是一条三不沾的老狐狸。
先前连镇北军的抚恤金都得顾怀玉亲自拍板,有人担责,他才肯动一根指头。
国库穷得叮当响,账上不光是个空,还倒欠一屁股债,早就发不出来俸禄,全靠顾怀玉扛住责任,逼着老狐狸拆东墙补西墙。
如今顾怀玉一走,这老狐狸干脆一屁股坐死,任你急得跳脚,他自岿然不动。
拖得了一天是一天,俸银断档、地方催款,都权当没听见,反正饿肚子的又不是他。
秦子衿昨日被一个莽夫打。
被一个莽夫当众打。
被一个莽夫在朝会当着满朝文武和皇帝的面给打了。
他少年成名,天下士子无人不知他的《治国论》,以文采冠绝天下。
年纪轻轻便成为鸿胪寺少卿,进出朝堂皆是温润姿态,何曾受过这等屈辱?
本想今日朝会顶着鼻青脸肿,狠狠地参严峥一本,哪知天子根本没上朝!
秦子衿也不含糊,便往御史台杀去。
弹一个是弹,弹两个也是弹!
哪怕顾怀玉已辞官,他也要告这帮顾党余孽,目无尊长,欺辱朝纲!
哪知他一到御史台大门,就先吃了个闭门羹,所有御史不约而同,全都告病在家休养。
值守小吏皮笑肉不笑地告诉他:“秦大人有所不知,咱们御史台的弹章,自来是要先送去相府核验的,相爷批了,才敢呈给天子御览。”
“如今相爷辞官了,这流程……自然也就断了。”
“中丞大人哪里敢自作主张?要是贸然把弹章往上递,万一被人参一本‘擅专独断’,那可不是挨一拳就能了事的。”
谁都听得出那话外之音:你被顾怀玉的人打了,但真能为你做主的,也只有顾怀玉。
如今你一纸弹章把他参走了,倒好,这天底下,连能给你撑腰的人也没了。
你被打了,也只能是白挨。
谁让你事多呢?
秦子衿面色青红交错,喉头突然涌上腥甜,这才发现自己的后槽牙已咬出了血。
却也无可奈何,顾怀玉不在,这桩烂事涉及党政,谁来管?谁敢管?
他愤然转身离开御史台,可刚回到自家府邸门前,就听见一阵喧哗。
——严峥带着亲兵,就堵在他家门口。
京中像严峥这样“带兵堵门”的,不止一个。
董太师与清流党家门口都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武官哪个没受过相爷的恩惠?
这些武夫大多粗鄙不通文墨,不会写奏折弹章,可他们的刀,他们的尊严,是顾怀玉给的。
顾怀玉在朝中镇着,他们规矩听话,知进退识礼数——
可如今顾怀玉被逼辞官了,他们的靠山没了,恩人没了。
与此同时拴着猛兽的锁链也断了。
他们便要用最擅长的方式讨个说法。
你写弹章,他们便亮兵刃。
你动口舌,他们便动真格。
风声鹤唳,山雨欲来风满楼。
帝都暗流汹涌的时刻,卧龙山的别苑内,却是一派清静安宁。
顾怀玉这一觉睡得极沉,直到日上三竿才醒。
他已经记不起上一次这般酣睡是什么时候了,自从谢少陵、董丹虞这些帮手入朝后,他肩上的担子虽轻了些,心里却总惦记着政务,常常半夜惊醒。
晨光透过纱帐,在锦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顾怀玉懒洋洋地翻了个身,裴靖逸的铺盖和人都不见踪影。
“相爷醒了?”
云娘捧着铜盆进来,笑吟吟地掀开帐子,“裴将军在外头练弓射箭呢,大家都去看,我刚也去看了,真威风啊……”
顾怀玉闭着眼任她伺候洗漱,心想这死狗又孔雀开屏了。
深山别苑里,连个正经看客都没有,显摆给谁看?
云娘替他梳好发,刚系上玉簪,就听见外头传来一阵喝彩声。
顾怀玉披衣出门,还未走到院中,又一阵叫好声炸响,惊飞了檐下一群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