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有点狗样儿了。”……

暮色四合,垂拱殿外,汉白玉石阶上寒雪尚未消融。

董太师面色如土,被秦子衿搀着一步步走下阶梯,脚步踉跄,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

几个年轻官员跟在身后,目光时不时回望殿门,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半个时辰后,中书省灯火通明,红泥小炉烧得通红,文案上宣纸铺展如雪。

“《准武议政令》,着五品以上武将即日赴都堂听政,参议军国要务……”

沈浚手起笔落,朱砂一字一划写下大宸百年来从未出现的变革之令。

“快马传令,三日内送达各路军府。”

随着印玺盖下的“砰”一声,大宸百年文武分治的祖制,在这一刻轰然倒塌。

消息如狂风过境,震得整个士林天翻地覆。

国子监里,祭酒当场摔碎茶盏,怒骂声穿透廊檐。

翰林院内,一纸奏疏刚落,数位学士掷笔而起。

茶馆酒肆中,读书人拍案长叹:“朝纲将乱,亡国之兆!”

而此刻,引发这场惊雷巨变的罪魁祸首,正斜倚在回府的马车里。

顾怀玉用指尖轻轻揉着额角,眉间尽是疲倦,这件悬在他心头的大事总算尘埃落定。

不管天下的士子如何反对,事已成定局。

车帘外,裴靖逸高大的身影绷得笔直,握着缰绳的手背青筋暴起。

他一整日被晾在朝堂边缘,董丹虞抢先表态,秦子衿惹事生非,连沈浚都能时时凑在顾怀玉身侧。

这他娘的凭什么?

裴靖逸从未受过这等憋屈。他十六岁三箭定吴山,未及弱冠便统领镇北先锋营,在边关杀得东辽闻风丧胆。

即便被睿帝困在京城这些年,也不过是潜龙在渊,暂敛锋芒。

何曾想过,有朝一日竟要与人争抢说话的机会?

他一路强忍,终于在暮色四合、皇城灯火渐暗时,猛地掷下马鞭。

“啪”地一声脆响,惊得拉车的骏马扬蹄嘶鸣。

裴靖逸抬手掀开车帘,高大的身影挟着凛冽寒意闯入车厢。

顾怀玉闻声未抬眼,只淡淡道:“换人驾车。”

车外立即传来恭敬应答:“是,相爷。”

车内暖炉里的银丝炭烧得正旺,将整个车厢烘得暖意融融。

与车外的冰冷寒气形成鲜明对比。

顾怀玉斜倚在软榻,身上仍然披着那件玄色黑豹大氅,领口一圈乌黑油亮的豹毛衬得他面容愈发清瘦干净。

裴靖逸高大的身躯在车厢内不得不微微弓着背,他干脆一膝跪地,沉沉跪在软榻前。

“相爷今日是故意的吧?”

顾怀玉心知肚明他问的是什么,但却偏偏不给他一个痛快,缓缓地抬眸,“故意什么?”

裴靖逸猛地躬身逼近,那双如狼般锐利的眸子死死盯着他,“故意无视我,故意打压我,故意让我觉得——”

他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在相爷心里,我裴度连条狗都不如。”

顾怀玉心里暗笑,却连半点情绪都不施舍,“无视你?本相为何要看你?”

裴靖逸暗暗咬紧牙关,突然一把扣住软榻扶手,将他困在方寸之间,“就凭我裴度十六岁就能平定吴山,就凭我二十岁统领镇北先锋营。”

“相爷记得所有人的战功,却偏偏不提我的,还说你不是故意的?”

顾怀玉心里早已乐开花,面上却皱起眉头,露出困惑的神情,“裴将军究竟是何意?”

裴靖逸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呼吸骤然粗重起来,单刀直入地问:“相爷当初“收服”我时,就从未想过我也能在战场上为你效力?”

顾怀玉忽然笑了。

不是讥讽的冷笑,也不是轻蔑的嗤笑,而是一种被戳破心思后、发自内心的愉悦。

那笑意从他眼底漾开,在烛光下美得惊心动魄。

他捏住裴靖逸的下巴,力道不轻不重,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威压:“裴将军可知为何本相记得所有人,却独独不记得你?”

“因为本相——”

一字一顿。

“看、不、起、你。”

裴靖逸捏着扶手的手指猛地扣紧,只听“咔擦”一声响,那木制扶手竟被他硬生生地捏断。

他脸色阴沉至极,牙关咬得咯咯作响,却硬生生将暴怒压成一声低喘。

顾怀玉却似欣赏困兽般,拇指慢条斯理地摩挲他紧绷的下颌线,“说什么为国效力……你裴度要的,不过是本相多看你一眼。”

“跪也不甘,站也不愿,做条狗还觉得委屈——”

他说着轻轻笑出声来,指尖轻轻点在裴靖逸紧绷的嘴唇,“就凭你这副德性,配让本相高看?”

裴靖逸死死盯着近在咫尺的容颜,眸色沉得像要滴出血来。

他这人从不在意旁人如何看待,旁人说他狂妄也好,骂他莽夫也罢,从来都如清风过耳,连眉头都不曾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