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许栀和看着突然凑近的俊脸,伸出手指点在他的额头上往后挪了挪,“摆在面前的事,非要我说?”

陈允渡没有抵抗,顺着她指尖的力度往后仰,露出白皙的脖颈和凸起的喉结。

许栀和晃了下神,默默移开视线,将茶碗放在他面前,故作凶巴巴道:“要喝就喝,不许说话。”

陈允渡一脸无辜地看着她,单手撑在桌边看着她,用眼神在说:我刚刚没有说话。

窗外的雨还在下着,滴滴答答落在檐角,许栀和被雨声吸引,转移话题一般问:“王维熙还没回来?”

陈允渡:“我回来没瞧见。”顿了顿,他问,“你们一道出去的?”

许栀和点了点头:“对,当时还没有下雨,我心底有点担心。”

陈允渡放下喝了一半的姜茶,站起身,“别急,我现在出门找。”

他话音刚落,一道银光划破漆黑天际,许栀和喃喃:“等雨势小些吧,他向来没有这么晚回来。”

陈允渡看着她的侧颜,轻应了一声。过了一会儿,方梨端着两碗热乎的面疙瘩汤进来,上面飘着清油和葱段,“姑娘,姑爷,先简单用些吧。也别太急,王维熙那么大个人,还能走丢了不成?说不准现在正猫在哪儿躲雨呢。”

她在外面听见了许栀和的担忧。

许栀和:“也对。”

她用瓷勺舀着碗底的面疙瘩,忽然看向陈允渡:“对了,你刚刚进门是不是有话要和我说?”

“今日我首次当值,教我的先生是晏相公。”陈允渡说。

许栀和一怔:“晏殊吗?”

“正是,他身在中枢政事堂,不管工部九寺的事,”陈允渡道,“栀和还记得去年我们去大相国寺吗?”

许栀和:“当然记得了。怎么,和上次去有关系?”

陈允渡颔首给予她肯定:“去年晏相公也在大相国寺外面,他在外面摆了一个词话摊,我写了一首诗,被他记住了。”

口中的面疙瘩汤还烫乎,许栀和眼睛被氤氲的热气熏的水润。她伸手比了个大拇指,等那一口面疙瘩嚼碎咽下去,她道:“好巧哦。”

陈允渡:“确实很巧。晏相公说看到我殿试文章时就认出来我了,后面北边贝州狄将军回来,他被诸事耽误。”

许栀和朝他眨了眨眼睛,推测道:“晏相亲自教你,是不是觉得很惊喜、很意外?”

陈允渡含蓄道:“还好。”

现在说起今日遇见晏殊亲自在堂中等待他的时候,已经没有刚知道那时的悸动和惊讶,晏殊贵为宰相,但相处下来平易近人,言谈之中多为鼓励。

许栀和看着他眉眼中的浅笑,忍不住跟着一起弯起唇角。

一碗面疙瘩汤见底,陈允渡拍了拍自己的衣裳,拿伞重新出门。小半个时辰后,院子中响起脚步声,许栀和走到门口,看着两人共用一把伞,身上不同程度的被雨淋湿痕迹。

王维熙眼巴巴地盯着她瞧,趁着陈允渡更衣的功夫,他急得口舌都结巴了起来,“我说了不需要姑爷为我撑着伞,但姑爷没听,姑娘,姑爷明日还要穿那身衣裳吧?我会不会误事了?”

“没事没事,”许栀和安抚他,“待会儿在火上烤一烤也就干了。”

王维熙听到她这么说,才放下心来。

今日他本循着姑娘的意思去附近找找有没有受到那讼师坑蒙拐骗的百姓,跟着老汉儿走入云水巷后,恰逢大雨倾盆,他便在老汉儿家中多留了一会儿。等到雨势减小,他折了一根芭蕉叶当成伞顶在头顶上,绕了一趟汴河码头,被告知受暴雨天气影响,最快一般船次也要明日过午才能到。

等到消息,王维熙便朝着家方向走,路上正好看见撑着伞来找他的陈允渡。

姑爷面容冷隽,雨水反射着檐下灯笼的光泽落在他的眉眼,像是书中不入世谪仙人。他一时间怔在了原地,直到伞面撑在了他的头顶。

王维熙如梦初醒,连忙推脱:“姑爷,这如何使得?”

让姑爷亲自给他撑伞,这不是倒反天罡,乱了方寸?

陈允渡嗓音的很轻很冷,掺杂着雨夜的潮湿,“无妨,她在家中很担心你。”

王维熙便不说话了,只能默不作声跟在陈允渡的身后快步走。

明明两个人的步子差不多宽,但他似乎要小步快走才能追得上姑爷,他不禁想起从前一家人一道出门——难道那时候姑爷一直放慢自己的脚步吗?

他神思天外,许栀和低声喊了他两声,将他喊回神。

许栀和若有所思地看着他:“你害怕他吗?”

“没有没有,”王维熙用力地摆着手,“我是觉得,姑爷有些太好了。”

还有另一点,姑爷站在许栀和的身边和单独与他们相处是极其不一样。当姑娘在的时候,姑爷虽然也寡言话不多,但是在姑娘偏头亮晶晶地看向他时会自然而然接腔,有时候甚至会说出一些不太像会从他口中说出来的话语。但是今天回来路上,他几次想要说什么,一瞥见姑爷的侧脸,又默默闭上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