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陈允渡的身影混入人流。

明明和其他人一样都穿着青蓝布衫,但在许栀和的眼中,他的身姿格外突出,在人群中有种鹤立鸡群之感。

她看着他脚步从容地朝着门吏靠近,核验完身份后,回头朝后面的人群中看了一眼,那一眼太过匆匆,两人的视线还没能在人群中接触,陈允渡便已经随着人流的步伐走进了贡院。

许栀和又站了一会儿,直到身着绯红衣装的小吏将贡院的门关上,才收回视线,准备离开。

贡院一关,不到一场考完,是不会开门的。许栀和事先从方梨和刁娘子的口中了解了省试的流程,将陈允渡送到贡院后,朝着和常庆妤约定好的君山而去。

她要趁在最后一场梅花凋谢之前,采集到足够酿造梅酒的梅花。

贡院落锁,但门外的人却没有减少多少,大多保持着来时的样子,踮着脚尖,双手合十,神情虔诚庄重——在这一刻,好似和院中正在阅卷读题的考生心神合一。

许栀和的离开引来了几道目光注视,有些人犹豫了一会儿,也选择离开去做自己的事情,而有些则像是脚尖黏在了地面上,任旁边人来人往,也风雨不动,大有准备不吃不喝等到贡院重新开门的架势。

或许他们不知道贡院一场需要多久,又或许知道了,但不愿意离开。

许栀和看了一眼天色。很好,送完陈允渡到贡院,竟然还比平日里起的要早一些。

一路朝着京西走去,路上行人经历一个从稀疏又到繁茂的过程,差不多一个时辰后,原先瞧着还算模糊的山影轮廓陡然在视野中清晰起来,山还是略显荒芜的土黄色,半山腰上一抹嫣红分外显眼。

平心而论,君山并非游玩赏花的好去处。它离汴京城不算近,此刻暮冬初春,花草未艾,满眼萧索。

再比较大相国寺历经百年而不衰的亭台楼阁,杳无人烟的君山显得更单薄了些。

看着近在咫尺的山,但真走起来,却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许栀和第一次深刻地领略到“望山跑死马”的真谛,她走路的速度越来越慢,喉咙也越发干涩,后来更是忍不住停下了脚步,扶着一棵刚刚吐芽的树干轻轻喘息。

等呼吸平缓,她隐约听到了汩汩的溪流声。

纯自然的山石层层叠叠下,有一股清澈的水流顺着山谷流淌,清澈的水珠反射着太阳的光线,明亮又晶莹剔透。

许栀和本躁动的心忽然被抚平。

冻土之下,生机喧发。本像是蛇蜕一般的蜿蜒山路少了几分荒芜苍凉,多了几分引人探究的野趣。许栀和恢复了力气,一边走一边想:幸好这君山就在汴京城外,不会有熊啊,野狐之类的野兽出没。

不然想想还真是够害怕的。

终于快到半山腰的红梅林。

许栀和靠在梅树下歇息了片刻,她背靠着树干,双眸闭合,但耳朵却时刻保持警觉状态,不让自己在山林彻底放松。

故而,当几道脚步声响起的时候,她立刻就睁开了眼睛,朝着声响来源看过去。

“许姐姐!”

常庆妤欢喜的嗓音准确无误地传入了许栀和的耳中,她回头朝着身后一直竭力劝阻自己的小厮道:“瞧,我就说许姐姐会等我的。”

小厮低着头诺诺,不与她争辩。

许栀和圆场道:“是我疏忽,事先没打听君山样貌。这条山道平时只有樵夫走动留下的痕迹,马车都不好行,他们有所顾忌,实属正常。”

常庆妤:“可是我觉得很有趣啊!我还是第一次走这样的山路,山脚下有几块石阶缝隙中生了兰草,泛着幽幽蓝色,还有成片的鸟雀……”

这一次的体验对她来说太新奇了。第一次不是和其他京城贵女一道出现在打着“赏春”名义,实则带着某种局势、贵人相看目的的山上,不用去理会和猜测接近自己的人的想法,只需要尽情享受着拂面的风,这感觉太舒服了。

更别说,刚走到梅花林,还没有被晚谢的红梅惊艳,就被林中倚树休息的人惊艳。

她本想将脚步放得轻些,再轻些,最好能不惊扰许姐姐短暂的休憩,但旁边几个莽夫似的小厮显然没有这种意识,脚踩在树枝上,发出噼啪的脆响,惊扰了梅中人的休息。

不过也不坏。

“最妙的当属山石中流淌的溪水,清冽澄澈,我还尝了一口味道,和从前在外祖家的山泉味道相近,带着甘甜。”常庆妤道,“许姐姐路上见到了吗?”

她的嗓音和林中叽喳的鸟雀啼叫交织,像一曲和奏。

“见到了。”许栀和笑着点头。

常庆妤心满意足,又说了好长一段话,才说起正事,“许姐姐,怎么收集红梅?”

说来她只在家中喝过梅酒、桃花酒,可对于酿造的制备却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