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此刻,那本《西山酒经》正摆在桌子最上端。
许栀和指尖蜷缩,忘记脑海中梅尧臣关切的脸庞后,伸手取出那本靛蓝色封皮的酒经。
酒经看起来有些年头,用粗麻线装订,书页上呈现出秋日残阳的颜色,一眼就能看出它曾经被岁月千百次的抚摸,边缘微微卷曲,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沧桑。
里面的字迹出自不同人的手笔,最早是谁已经无从考证,字迹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有潦草有工整,一言以蔽之,毫无规律可循,不知道这本酒经先后转手了多少个人。
纸张上有褶皱和折痕,部分地方还有墨迹晕开的地方。
欧阳修和梅尧臣虽然没说,但许栀和还是通过上面点点滴滴的痕迹感受到了这本酒经的珍贵。她一页页细读过去,光是制作酒曲的配方就看到了十三种,常见有香桂曲、杏仁曲,部分会往里面添加药材木香、防风。在工艺方面,甚至有保证酒水在三伏天不会酸腐的方法卧浆法,旁边小字注解,说是最早传自八百年前的九酿法。
许栀和在心中大致推算了一番,大抵是在东汉那会儿。
除了这些,还有除菌保存的方法。酒水酿造完毕,可以加入黄蜡消泡密封以延长保质期。许栀和的指尖在消泡两个字上轻轻摩挲——这句话的意识是不是在黄蜡消泡之前,酒水会产生一种自然气泡?
但是酒经笔者和后面的阅者仿佛觉得前面的工序人尽皆知,不必一一提及赘叙,只草草带过几个字,旋即开始认真解释煮酒法和黄蜡消泡密封方法。
翻完整本书,许栀和都没能找到相关的地方。
看来气泡水的大宋改良版配方,还是要从酒经中取经。
许栀和将书合上,小心翼翼将酒经放在一侧。
后面三日,许栀和没闲着。
她先去梅府将所有与酿酒工艺相关的书都翻了一圈。刁娘子以为她是被欧阳修送来的那本酒经激发了喜好,不但大方地将梅府有关藏书都找了出来,甚至还差人去买了一些酿酒新书。
林林总总加起来有二十多本。许栀和怕冷,偶尔会躺在床上翻书,外面风雪飘飘,屋内灯火橘黄,被窝太过暖和,她忍不住直接睡去。醒来的时候书被人抽走放在床边的小几上,人被掖在被窝里,端端正正。
方梨瞧在眼底,觉得姑娘这段时间的认真可以和准备春闱的姑爷相提并论了。
正月十八,晨光熹微。
睡梦中许栀和隐约感觉到陈允渡起床的声响,但她太困了,没有第一时间醒来,只在迷迷糊糊地蹭了蹭他的指尖,然后继续呼呼大睡。
好像还没到一刻钟,耳边就响起方梨的呼唤声:“姑娘,姑娘!你今日说好了要去书斋二楼考校梁影姑娘和云阔姑娘的。”
她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推了推许栀和。
许栀和只好从被窝中探出半张脑袋,稍冷的空气凝在她的脸颊,鼻尖晕上一抹薄红,显然还没睡醒。
“这么早?”许栀和小声道,“他不是刚出门吗?”
方梨好笑地看着许栀和睁不开眼的样子,伸手将她凌乱的发丝捋了捋,憋笑道:“姑娘说姑爷?姑爷一个时辰前就出门了。”
许栀和似睁非睁的眼睛噌地一下变得浑圆,她迟钝地喃喃道:“不应该啊,不应该啊”
她感觉好像只过了一刻钟,不,一秒钟。
方梨知道许栀和赖床的功夫有多磨人,她选择性地无视了许栀和轻微的抱怨和诉苦,然后将她从被窝里剥了出来,迫使她坐直身子。
“现在已经辰时二刻,姑娘现在洗漱吃完饭,再走到书斋二楼,差不多刚好巳时。”
她安排着时间。
许栀和任她将温热的毛巾捂在自己的脸上,轻柔地擦拭,心中小声感慨:什么都还没做呢,怎么就已经巳时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
脸被擦干净之后,许栀和恢复了精神。她洗漱、穿戴整齐后,桌上也摆好了朝食,是一碗鲜美的馄饨,上面漂浮着细碎的葱花和清油,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方梨的手艺。
外面卖的馄饨皮大馅小,肉尖恨不能只有针尖左右,只有方梨包的肉馅香而不腻,里面用姜汁和油酱调味,个个都有小拇指大小,尝起来鲜美非常。许栀和一口一个,吃得十分满足。
从她做的地方朝外看去,能看见王维熙正在外面拨弄着木桶。
方梨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轻声解释道:“现在冬日天寒,每次维熙将金酥薯蓣挑到鸿胪寺附近,都已经凉了,影响口感。他便琢磨着做个保温的木桶。”
许栀和咽下一口小馄饨,点了点头,然后问:“那他这是在做什么?”
庭院中,王维熙将木桶扣在了自己的头顶,他迷失了方向,脚下错乱地走来走去,同时手正在将木桶从自己脑袋上取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