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突然结束了万事不愁只需要接受投喂生活的许栀和有些不习惯,但陈母和长嫂已经发话,她茫然了一瞬,就和陈允渡对视一眼,转身回房去收拾东西。
似乎是为了避免分别的场景,陈母和崔福兰说完,便拿着镰刀出门了。
需要带走的东西不算多,许栀和快速收拾了东西,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对陈允渡说:“现在天光还算早。我出门一趟。”
陈允渡正好也有事要做,闻言微微颔首,“不用急。”
许栀和念着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提着裙摆跑得格外快,旁边有已经面熟的村妇经过,看见她行色匆匆,以为她有要事在身,只快速打了声招呼。
她放缓了脚步声,笑着回应一声。
阳光下,她的肌肤像是在发光,乌发如云,明艳得叫人挪不开眼。村妇略微犹豫,才说:“许娘子要做什么,可需要我帮忙?”
许栀和一怔,旋即点头,“那就有劳娘子了。”
村妇连连摆手,听许栀和要买些器具,笑着说“这有何难”,带着她走到最近的乡庄,又主动将随身携带的菜篮供她使用。
采买完了需要的器皿,许栀和认真向好心的村妇道谢,后者当这是举手之劳,见她连声道谢,反倒先不好意思起来。
回到家中的时候日头已经偏中,许栀和将东西放在厨房,见陈允渡重新换了一身衣裳,心底短暂地闪过一丝纳闷,然后对他说:“你好了吗?”
陈允渡朝她颔首,“好了,趁着父母兄嫂不在,现在即可启程。”
许栀和多看了他一眼。这话说的,好似要趁着家中长辈不在偷偷私奔一样。
但细想下来,也没什么毛病。
两人离开的时候日光正好居于正中,一路上陈允渡照顾着她的速度,走得很慢。出了村落一段距离,许栀和回眸望去,只见连片的村落上炊烟袅袅,孩童的声音和犬吠声交织在一起。
等再远去,就什么都听不见了。
陈允渡将随行的水囊递给她,许栀和伸手接过,她喝了几口水,忽然抬头看着倾斜的日光。
他们站的这棵树已经不剩什么树叶,叶片稀稀疏疏缀在枝头,露出一个硕大的鸟窝,地上枯叶堆积,踩上去簌簌作响。
陈允渡看她唇色发白,道:“你在此歇息,我去村中借一辆驴板车。”
“不用,我没事,”许栀和将水囊盖好,“现在去借了驴车,待会儿还要回来还,太麻烦了。对了,你怎么突然换了一件衣裳?”
是为了更好的面貌启程?
许栀和不解。
陈允渡接过她递回来的水囊放在行囊中,听到她的疑问,笑了一下。
……
陈家中,出去了一个上午的陈母和崔福兰回到家中。
崔福兰正在和自己婆母小声地说着话,“娘,现在这个时候,小弟和弟妹估计已经启程了。说好不想他们,你可别伤心。”
陈母一路上被崔福兰念叨一路,她偏过头,哼了一声,“想什么想,我才不想呢。”
崔福兰看着婆母的反应,眼底飞快地划过一丝笑意,“好好好,不想便不想吧……啊!”
陈母被她一惊一乍的反应弄得没了脾气,“又怎么了……”
话音未出口,她有些茫然地看着面前重新被围起来的草棚、新晒的干草、棚舍翻过的土地。
再往里面走去,厨房的桌面上放着一大个包袱,旁边还放着一套崭新的陶盆、碗筷,拆开包袱,里面放着几匹厚实的布料,正好用来制作冬衣。
崔福兰看了一圈布料颜色,数来刚好足够家中每人多添两件新衣裳。这些还算不上意外,旁边还有两包油纸包着的云片糕和糖酥,她扬了扬眉,“这应当是弟妹的意思。”
陈母不敢多看,她站在门口像是被人定在了原地,半响后才闷声说:“作甚费这个钱?又不是小孩子了。你也不多拦着些。”
崔福兰大呼冤枉:“我哪里知道弟妹有这份心?”就算知道了,也不拦。
陈母眼眶有些泛红,明明才刚分别,两人的气息还留在原地,但她已经开始不舍。崔福兰熟练地起锅烧火,宽慰着她:“没事儿娘亲,还有我陪着你。”
……
听了陈允渡的话后,许栀和略带讶然,旋即道:“巧了不是,我正好也买了东西。”
陈允渡闻言微微勾唇,笑意舒展。
出村落不远处,有一处坐落在山脚绵延至山腰的宅院,宅院门前十余棵两人合抱的粗壮老树,正门掩在斜飞枝桠之间,虬枝如泼墨。两扇榆木门虚掩着,铜环生绿,阶前苔痕半掩“积善传家”四字,石缝里挤着几茎枯黄野草,风过时簌簌地晃。
半山腰是一处茶田,不过现在茶田当中飘荡着素绢。离得近了,许栀和才看清不止是茶田当中,“梅府”二字牌匾外面缠绕着白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