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3/5页)

陈允渡:“……”

梅丰羽用胳膊撞了他的肩膀,挤眉弄眼道:“怎么啦,没想到被我记住了吧。”

陈允渡没搭理他,对许栀和说:“要去吗?”

许栀和略想了一会儿,便点了点头。大相国寺的素斋声名在外,她听闻已久,昨夜便提到了此事。现在三人正好同行,一起去未尝不可。

三人走到膳堂门口,站在门口的和尚略带歉意地看着他们,说:“各位施主,现在堂中香客已满。”

厢房都有贵客差人过来,正堂散桌也坐满了人,实在没有多余的空位。

梅丰羽的反应最大,他叹息说:“啊!果然人多多有不便,弟妹没能吃上素斋,实在可惜。”

许栀和也有点可惜,不过人都满了,她也没旁的法子,只好说:“也无妨,下次再来就是了。大相国寺外面也有不少摊贩店家。”

梅丰羽道:“也好,那咱们出去吧。”

陈允渡对吃食态度比较平淡,见许栀和拿定了主意,什么也没说。想着等日后人少,再单独和许栀和过来一趟。

杏花虽美,但夏日禅房深幽,晨钟暮鼓,秋日层林浸染,万山红遍,冬日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他就不相信,次次都会遇上梅丰羽。

不知道陈允渡在想什么的梅丰羽走到了靠近许栀和的一侧,保持着大约两到三步的距离。

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有一个侍女站在了许栀和的面前,微微俯身,“我们家姑娘请您一道用素斋。”

南水避开了陈允渡和梅丰羽,径直走到许栀和的面前,叫人想错认都不能。

许栀和略显意外地看着面前的侍女。在汴京之中,交往算多的只有梅家和常家。如果是梅家人,没道理越过梅丰羽而来询问她。常家倒是有可能,但是常庆妤身边的丫鬟她都见过不止一面,能陪着姑娘出行的丫鬟,总不至于她一点印象都没有。

南水略带迟疑地看着许栀和身边的两个郎君。

姑娘只说要请姑娘去,没说身旁这两人该如何对待。但是三人同行过来,贸贸然直接将姑娘一人请走,会不会被这两位郎君当成拐子?

南水思索了一会儿,替自家姑娘下定了决心,说:“我们姑娘是陆国公府的千金,厢房只她和随行的四个女使,两位郎君既然为姑娘的同行人,亦可同往。”

陆国公府,有些陌生、但又有些耳熟的词汇。

梅丰羽率先反应过来,陆国公常年驻守边关,房中虽然有几房妻妾,却只有身为正室的陆国公夫人有生养。而陆国公府的千金只有一人,便是被人传为“活菩萨”的陆书容。

他脑门一热,脱口而出:“女菩萨让我们去用素斋?”

南水略带诧异地看他一眼。她也知道自家姑娘在私底下被人称作活菩萨,但是传到了耳边,又是另一种感觉。而且眼前的小公子穿着虽然远不及国公府财大气粗,但瞧着也算锦衣玉食,不至于曾经受过自家姑娘的恩惠。

略顿,南水颔首肯定,“我们姑娘是这么吩咐的。”

梅丰羽原先还有些怀疑的神色被他抛诸脑后,他本想直接去拽许栀和的衣袖,又怕叫人为难,坏了弟妹名声,转而想去拉陈允渡的衣袖,还没上手,正对上陈允渡冷淡的眸子。

他满腔的激动霎时间变得冷静,他当着陈允渡妻子的面激动地拽着他一个已婚之夫的袖子说起一个待字闺中的姑娘算怎么回事?

无人与他共享这份喜悦,他只能跺了跺脚,和两人解释道:“女菩萨为人善良,去岁京郊雪灾,她亲自奔劳,为百姓施粥。在汴京城中,素有菩萨之称,父亲也赞她颇具乃父兄长风范——父兄阵前杀敌保家卫国,女儿巾帼不让须眉为民解忧——听说京郊还有百姓为她立祠的呢。”

他说完,下了结论,“肯定是菩萨不忍心我们三个白跑一趟,饿着肚子。”

南水端着一派和善的笑意,就差没把“我们家姑娘没有恶意”直接撰写在脑门上,听到梅丰羽详尽的介绍,只能点头,再点头。

许栀和想起来了,她在等待陈允渡的时候曾经在梅府听到过一声马车上的銮铃。那时候梅府看守的小厮,也是极尽所能地描绘着这位陆书容是如何的宽厚仁善。

她心底起了一丝好奇,但还是要征询两人的意见。梅丰羽不需要问,他现在的样子,只怕就算陈允渡和许栀和都没答应,他自己也会直接凑上去。于是她只转头看向陈允渡,小幅度地撞了撞他的胳膊,“要去吗?”

“栀和想去?”陈允渡说,“那就去。”

他给出的回应十分果决。

许栀和也不知道自己哪一点就表现出了“自己想去”这份心思,或许只是陈允渡太过于了解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