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3/4页)

许栀和被冰得打了个哆嗦,嗔怪地看了一眼方梨,才从床上起身。

方梨没放在心上,仍旧笑吟吟的:“姑娘如今是越发懒了,从前给大娘子请安还会卯时起,现在姑娘自己还记得上次卯时起是什么时候吗?”

许栀和捂住了耳朵,表示自己不想听。

用过午饭后,许栀和画了一张包裹住耳朵的帽子给方梨,让她自行研究怎么才能用羊毛线缝合出来。

她自己则握着笔勾勾画画,用尽量简短的笔触画了一个小茅草屋,然后又画了一个小人坐在桌前寒窗苦读。

方梨本专心裁着布,看见许栀和画画停停,忍不住好奇地探头张望——

姑娘,姑娘好像在画一个故事。

许栀和见她看得入迷,在旁边道:“原先此人家境殷实,后来一朝蒙难,他被贬为白身,只能住在小小的茅草屋中,风吹日晒,饥寒交迫,就连原先门当户对、青梅竹马的姑娘也令许了他人……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决心苦读,重新振兴家族。”

方梨听着许栀和的话语,眼前的画面仿佛动了起来。

但是只动到了大雪飘飘,后面的内容许栀和还没画,只能听着她的话凭空想象。

方梨问:“那后来呢?他成功了吗?”

许栀和见她被勾起了好奇心,笑着在她脑袋上敲了一下,“你猜呢?”

“那肯定是考中了进士!”方梨说得很快,斩钉截铁,“姑娘你说对不对?”

许栀和笑:“当然啦。他不但考中了进士,还凭借才学振兴了家族……这个话本你觉得如何?”

方梨道:“不像寻常话本,姑娘,你是要写话本吗?”

“我才学不够,写出来当差点意思,”许栀和摇了摇头,“而且比起现在各种波澜起伏的话本,我这个故事只能算作平常。”

“不过它符合跌至谷底再步步登高,明年下半年秋闱,我准备戳几个状元郎,然后这个算是补充介绍。”许栀和在脑海中思索着如何向方梨解释这个东西叫作周边。

一个东西如果有了一段故事,它对于某些人来说就具备了特殊的意义。

方梨似懂非懂地看着许栀和。

许栀和停下了手中的笔,目光忽然亮了亮,“方梨,你点醒了我。”

方梨一脸茫然地看着许栀和从思考中回过神,然后在纸上写了几个字——丹青,羊毛毡。

“等过两日雪停了,我们去书斋看看,”许栀和说,“书斋中买得好的话本,如果能得到写书先生的同意画出主人公的形象,应该能得到部分人的喜欢……但这件事不好谈,除非有人愿意牵线搭桥。不然只靠着我们一腔热血,书主人自己去招人画作,然后推出,反倒让别人抢了先机。”

方梨听了许栀和的话,脑海中立刻想到了一个名字——

常庆妤。

许栀和想到的也是她。

常家在汴京城有人脉有势力,有了羊毛手衣的合作在前,只要她们愿意一试,这件事就有机会做成。

许栀和恨不能现在就去常家问问常庆妤的意思。方梨紧紧地拉着她,“姑娘,外面还在下雪,要找也是明日之后的事情啊。”

她只好冷静下来,继续完善着自己的画作,并打算先做一个羊毛毡出来——到时候东西和画一结合,就好说了。

雪连下了两天,化雪又用了两日。院中的积雪堆在墙垣,只剩下薄薄一层,鸟雀出来觅食,在混了污泥的零星碎雪中翻找稻谷。

许栀和趁着天气晴好,带着自己简易的连环画和羊毛毡去了常府。

常家的小厮通报后,许栀和被放了进去。

常庆妤的院中,丫鬟鱼贯而入。

常庆妤刚起床,此刻头发还没梳,听到丫鬟的通传,披了件外衣就走到了待客的正屋,眉眼笑得弯弯:“许姐姐,你今日怎么来了?是布坊出了事?还是旁的?”

许栀和望着簇拥在她面前、把她团团围住的丫鬟,笑着说:“等你洗漱完再说。”

常庆妤闻言,立刻点了点头,对身边的丫鬟们道:“快些梳洗。”

丫鬟闻言,立刻忙活了起来,擦脸的擦脸,梳头的梳头,整理衣裳的整理衣裳。

一盏茶后,常庆妤穿戴整齐,洗漱完毕。她走到许栀和的身边坐下,看她摆在桌上的东西。

她拿起一个白白胖胖的小人,说小人也不对,看着比正常的人要矮胖一些,圆滚滚的,颇为可爱……这样想,倒和树枝上停着的麻雀有些像。

“这是什么?”常庆妤把玩了一会儿,才好奇地看向许栀和,“也是羊毛织品?”

许栀和点了点头,将画作按照顺序摆在了常庆妤的面前。

和方梨看到的不同,这次的画面上她注解了小字,因此不用她出声介绍,常庆妤也能毫不费力地理解画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