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3/4页)

不过,刘先生依然发现了盲区,他抬起了眉:

“禁军的兵器,怎么会在市面上做交易?”

“为什么不可以做交易?”穆祺微笑道:“鼓励军队回易可是蔡相公的德政呐!”

军队回易,也就是军队经商;这是从宋太宗驴皇帝时就传下来的老毛病,历朝皇帝都不能更动;不过,不能变动归不能变动,大家能裁抑的还是尽量裁抑,尽量不让事情过于恶化。可到了蔡相公手里,那可就是放飞自我,再无顾忌,京城禁军,随意买卖,收入自是随之飞涨,从此不可收拾了。

实际上,鼓励军队经商,一时半会是看不出毛病的,短时间内甚至还会有莫大的好处——军汉们随时都可以到外面做工拿钱,不必苦巴巴等军饷;朝廷节省了开支,不用养这么多张大嘴;汴京城中一下子涌入众多壮劳力,也算是大大刺激了市场。军汉赢,朝廷赢,市场赢,大家赢麻了都。

什么,你说这么乱搞,城防很可能会有一点小小的问题?笑话,汴京城防有什么问题,关蔡相公什么事?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当然了,蔡相公死得晚了一点,道君皇帝败坏国家的速度也实在太快了一点。以至于蔡相公还没来得及蹬腿,洪水居然就先扑上来了——这就实在很出人意外了。

其实仔细想来,蔡相公此生最后几年的时候,看着道君一路往深渊踩油门,心中应该也是万分惶恐的吧——

卧槽,您慢点折腾行不行?别我还没来得及死,您就先把带宋给折腾亡啦!

射完箭看完相扑,他们又逛到东街的熟药铺子里吃饮子解渴;是用紫苏和乌梅沏水兑出来的饮料,花上十钱还可以加一块冰。刘先生滋溜溜吸着用来做吸管的芦苇,在偌大的铺子里东游西逛,鉴赏辉煌灯光下陈列的药材——即使以刘彻的眼光,此处的药材种类也算是格外齐整丰富、打点得法了,无怪乎川流不息,到晚上都有挤挤挨挨的人来买药看药,永无休止。

显然,这样多的药材不是私人可以张罗的。实际上,当初熙宁变法,王安石重点主抓的项目之一,就是在各处开办由官方开设的熟药局;统一炮制药物售卖药方,还负责印刷和传播各色医学著作,影响甚为深远,一时称为善政。即使在旧党主政的元祐更化,这一条法令也被留存了下来,遗惠至今。不过……

“后来蔡相公当政,当然也把熟药铺子接了过来,作为敛财的法门。”

听到“蔡相公”这几个字,刘先生的脸又拉了下来。但穆祺没有理他:

“当时朝廷向河东的百姓强征牛皮做战甲,河东百姓不愿意杀牛,就私自把自家的耕牛藏匿了起来,根本掌握不了具体数目。如果要强行搜检,消耗的成本又太高。但蔡相公灵机一动,很快想到了熟药局——熟药局有几十年的信誉,百姓都很愿意与它做买卖;于是蔡相公清点了熟药局从各处收购上来的牛角和牛黄,居然以此倒推出了各地耕牛的数目,强行把任务摊派分解,执行了下去。”

刘先生:…………

总之,每一处参观的要点都是如此,充分说明了什么叫“本意或许是好的,却被执行坏了”;任何一条新法——无论其出发点好与坏、实践效果成功与否,到了蔡相公手上都会变成搜刮敛财的利器、敲骨吸髓的尖刀。生命不息,敛财不止,要不是女真人仓促南下,这个丰亨豫大的梦,那还有得做下去呢。

显然,这样的案例并不会叫刘先生喜欢。虽然蔡京与他似乎风马牛不相干,但他总能隐约感到一点冒昧的影射——武帝手下当然也有不少能干的大臣,而这些人失去约束之后,表现出来的才华与恶毒,恐怕也与蔡相公相差无几。那么,如果他真建立了一个高效的行政体系,任由这些毫无底线的天才大搞逢君之恶的话,那个结果,恐怕……

这样的暗示当然是很让人不悦的。但刘先生似乎也找不到什么辩驳的借口。毕竟事实昭昭,不是口齿可以解释。于是兴致勃勃的心情,难免就要添上一点阴影。

不过,这点阴影很快就抹去了。因为他们快快活活的逛完夜市,很快就三转两转,转到了梁师成府邸附近,潜伏下来随时窥探时机。

这整个操作说起来轻巧,其实也一点都不难。梁师成慌不择路,到了半夜就从府里偷偷摸摸爬了出来,只带着随身的大小包裹和两三个仆人,趁着夜色改走小道,悄悄的往城门奔去——估计是想拿着令牌混出城门,装扮成商人迅速跑路。

但很可惜,他们刚刚拐进小道,两面的土墙就扑通声响,几个壮汉当头跳了下来,劈脸一拳,放翻随从,而后抢前两步,框框就给了梁师成两个大嘴巴子,扇得他头晕眼花,栽倒在地;而殿后的男子缓步上前,一声呵斥,虽然语气古里古怪,仍然勉强能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