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笮融欲潜逃(第3/5页)

“醒醒,他们怕的不光是你奉先兄,还有你本人?”赵大陛下大马金刀坐在书案上,“吕奉先凶名远扬,你荀明光在颍川杀了一轮又一轮也不差。”

“这样的吗?”荀晔笑的露出小虎牙,“谢谢爹夸奖。”

可惜目前政策推行的还算顺利,青州还没出现上赶着给他杀的家伙。

议事厅旁的隔间里堆放着不少杂物,荀小将军进去翻出之前放在里面的均田令,“不知道爹在那边有没有看过,现在看看也不迟。这是孩儿根据历代均田令修改出来的政令,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不过北宋不立田制,他这政令有缺点也比放纵土地兼并的北宋强。

想想北宋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坚决不能让他们这里也发展到那种程度。

额,仔细想想,他们这儿似乎也没比北宋好多少,世家豪强圈起地来好像比北宋的权贵更肆无忌惮。

那没事儿了。

荀晔背书似的将青州各郡国的均田令推行进度讲给阿飘爹听,顺带着点出接下来要推行的地方。

他本来准备让冀州当第二个推行均田制的州,但是陶谦上赶着给他送地盘,只能委屈冀州往后挪挪容徐州插个队了。

赵匡胤看完递到跟前的均田令,煞有其事的点点头,“冀州的世家豪族表示谢谢徐州来插队。”

这哪是插队,这分明是救命恩人。

虽然早死晚死都是死,但是能晚死一会儿是一会儿。

“把冀州放到后面也行,冀州本就是世家掌权,袁绍当州牧的时候没来得及笼络所有冀州世家,如今冀州没有州牧,世家豪族的力量会比之前更强。”荀晔解释道,“徐州本身没有那么多势力大的家族,而且他们连笮融都能忍,应该也能忍我。不想忍也没关系,反正徐州属于战败方,杀起他们来比杀我老家颍川的世家还没有心理负担。”

田制和税制是配套的,均田制可以控制人口耕地,赋税制度可以控制钱粮,四舍五入就等于地盘掌握在了他的手上。

和“州牧”的虚名不一样,是真真正正的掌控。

当上州牧并不一定能掌控一州,掌握一州的人口耕地赋税的话就算没有州牧之名也是无冕之王。

先定个小目标,把青州、徐州、冀州三州掌握在手中。

兖州可以跟在后面,扬州或许能插个队,再之后才是尚且有主的幽州和长辈们治理的豫州、并州。

以他们家志才叔的办事效率,最多半年袁术就得称帝,到时候天下英雄群起而攻之,他也可以趁机浑水摸鱼再抢点地盘。

汉朝的淮南开发程度不及中原,但地盘是真的大啊。

大就是好,大就是美,大就是值得。

只要人口能跟上,赤地千里也能开发成沃壤良田。

梦想是美好的,梦想是虚幻的,梦想是遥不可及的,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运气好就实现了呢?

“你最好有信心能实现。”赵大陛下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然后在旁边的大汉疆域图上圈了个圈,“这是谁接下来要打的地盘啊?是我们家明光啊,那没事了。”

荀晔:……

“鉴于青州还没有哪个世家站出来搞事情,稳妥起见,为父可以好心去他们家里打探消息。”赵大陛下很会自己给自己找事干,“清除隐患要趁早,等小毒瘤长成大毒瘤牵扯的地方就更多了。为父是个好父亲,再给你几次装神弄鬼的机会。”

荀晔:“……谢谢爹。”

这是阿飘爹主动请缨,不是他倒反天罡连阿飘都不放过。

……

琅琊郡内,受到最新指令的孙策曹昂凑在一起商量怎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曹昂瞧着门口的几面铜锣,不太想带上这玩意儿出征,“前几天的动静已经够大了,应该不需要再敲锣打鼓的宣传了吧?”

“要宣传要宣传,琅琊郡只是开始,接下来的彭城国和下邳国才是重头戏。”孙策摩拳擦掌,迫不及待要分兵攻打下邳,“大哥说了让我们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有多大动静就搞多大动静,陶谦已经人心尽失,但只要他还是州牧百姓可能就认他,所以必须得让百姓知道咱们为什么攻打徐州,更得让百姓知道咱们攻打徐州只打官兵不打百姓。”

他们是正经的兵,和那些半兵半匪的家伙不一样,途径某地不会如蝗虫过境,路过城池也不会朝平民百姓挥起屠刀。

他们是百姓的依靠,是城池的守护神,是乱中的定海神针,是值得百姓带着鸡蛋去慰问的好兵。

曹昂捏捏耳朵,“行吧,新打出来的那十面铜锣我都带上。”

“敲锣多有意思,要不是大哥不让太显摆,我都想亲自上战车上敲锣去。”虎崽子拿着锣槌爱不释手,他可太喜欢万众瞩目的感觉了,可惜这次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