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朝天阙】(一)(第2/2页)
景军落败的根源在于主将的错误判断,先期轻敌的忠义骑兵主将蒲察,关键时刻踏进萧望之所设陷阱的效节军主将撒合烈,这两人和庆聿恭没有直接关联,他们都是景帝亲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将领。
哪怕是往常在朝堂上略显急躁的撒改,实则也精于权术,否则他怎能在辉罗氏一众贵族之中脱颖而出,上位北院元帅成为景帝用来制衡庆聿恭的权贵?
如今南方战局渐趋明朗,景军打下定州北部,又夺回了重镇雍丘,虽然在鹿吴山下败了一场,但也算是有所收获,至少能为将来做好准备。
旁边的几位景廉贵族依旧保持沉默。
景帝负手而立,肃然道:“朕这是给他证明自己的机会,堂堂大景军神,就算要退也得退得漂漂亮亮。”
景帝并未深谈这个话题,转而看向那几位景廉贵族问道:“尔等有何看法?”
景帝似乎知道这位孤臣的心思,平静地问道:“你认为朕不该继续逼迫庆聿恭?”
田珏不解地问道:“既然他有意后退,陛下何不成全?”
田珏思忖片刻,缓缓道:“陛下,鹿吴山之战虽是常山郡王有意为之,但他行事并无可指摘之处。”
尚书令赵思文轻咳一声,沉稳地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齐军战力不弱,厉天润等人亦为良将,我朝大军虽不惧敌人,却也不妨稍作休整,总结一下此战的得失再做打算。如今我军已经占据南齐定州北部,将来随时可以大举南下,燕国沫阳路这边随着雍丘重新为我朝掌控,河洛地区亦不存在危险。”
转折点在于南齐厉天润出人意料地攻占雍丘,景帝一道圣旨颁下,庆聿恭只能亲率主力南下,由此双方进入短兵相接的状态。
撒改显然很清楚个中缘由。
田珏继续说道:“南齐陆沉率靖州东线援兵至淅川一带,此举实为假象,他亲领两万余精锐骑步北上驰援鹿吴山。此战我军落败,效节军两万人全军覆没,蒲察等将领率败兵一路退往雍丘方向,南齐大军紧随其后穷追不舍。”
虽说此战景军的表现谈不上势如破竹,甚至要远远低于这些重臣的期待,但如今他们已经清楚战事的细节,知道南齐可谓倾尽全力。
前期景军的进展很顺利,压制住南齐靖州军,并且在庆聿恭的亲自指挥下,顺利夺回定州北部。
撒改悄然垂首,暗自庆幸。
景帝的语气很淡然,似乎没有因为效节军两万步卒葬身沙场而愤怒,他望着春风吹拂下渐起波澜的池水,又道:“你不懂他。此战虽然攻占定州北部又拿回雍丘,于我朝而言依旧是小胜当输。庆聿恭此战并未尽全力,因为他自认为揣摩到朕的想法,故而萌生后退之意。”
撒改面色沉郁,他本来想借这个机会攻讦庆聿恭,听完田珏的叙述之后立刻醒悟过来,鹿吴山之战还真怪不到庆聿恭头上。
说到底,景帝派出去的几位大将并非南齐萧望之和陆沉的对手。
齐帝命在垂危依然以身为饵,厉天润、萧望之和陆沉这三人同时出现在战场上,南齐边军精锐悉数投入,再加上后方朝廷万众一心的支持,如此也只是和景军有来有回而已。
君臣二人来到皇宫东南面的玉清池畔,田珏望着天子伟岸的背影,表情略显凝重。
不谋而合这四个字,听来委实不太安心。
想清楚这个问题之后,撒改不禁抬头看向御案后的天子。
景帝随即看向略显忐忑的赵思文,不容置疑地说道:“代朕拟旨,嘉赏前线将士,令庆聿恭再接再厉,一战底定江北大局。”
朝议结束,众臣行礼告退,唯有田珏留了下来。
“臣明白了。”
景帝平淡的目光扫过他们,悠悠道:“赵卿家的想法倒是与常山郡王不谋而合。他在这封急报中向朕请示,如今雍丘已经夺回,但是南齐厉天润、萧望之和陆沉等人领兵在雍丘外围虎视眈眈,是否就此收兵罢战固守各线。”
这一刻他已经懂得天子的心意,也知道自己和主奏司该做些什么。
大景九军,派去南方战场的都不到一半。
“朕不能,你亦是如此。”
“入了这棋局,便是过河卒,怎能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