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朝天阙】(一)

景朝,大都。

“常山郡王奉圣意领兵南下雍丘,预判南齐萧望之将会率淮州军西进抄截,故而在燕国鹿吴山一带,以忠义军骑兵、效节军、牢城军、防城军设伏。三月初九,萧望之果然率四万淮州军进入伏击圈,随即退守鹿吴山下。彼时常山郡王已经率部攻破雍丘北城,敌军援兵涌向雍丘,南齐淮州军孤军深入,已至绝境。”

上书房内,主奏司提领田珏像往常一样面色木讷,语调平缓地陈述着南方的战局。

数位重臣安静地听着。

除了尚书令赵思文这位唯一的文臣,余下几位都是位高权重的景廉贵族武勋,以北院元帅撒改为首。

御案之后,景帝的视线停留在那份来自南方的密折上,目光深邃且沉静。

从多年前开始,撒改便坚定不移地站在庆聿恭的对立面,因此哪怕他在平赵之战中表现平平,哪怕他前不久在沙州铩羽而归,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在大景朝堂上的地位。

众臣齐呼道:“陛下圣明。”

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

此番景朝三十万大军南下,包括南院元帅庆聿恭所领之夏山军和防城军,夹谷氏善阳所领之定白军,后续天子又派出忠义军、长胜军、效节军、牢城军合计六万兵马,可谓兵强马壮势在必得。

他对齐军的动向判断很准确,忠义军等部也确实在鹿吴山下困住萧望之率领的淮州军,哪怕最后陆沉率领的援兵打乱了景军的计划,并不代表景军就没有一战之力。

撒改感觉到天子的视线落在自己脸上,想了想说道:“陛下,臣觉着我军又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如果能在雍丘一带击溃南齐边军主力,岂不是可以直接肃清南齐在衡江以北的地盘?”

众人震惊。

还好他这段时间听取几位谋士的建议,不再像之前那样动辄攻讦庆聿恭,此番鹿吴山大败明显不是庆聿恭的责任,相反他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夺回雍丘是大功一件。

田珏躬身应下。

明媚的春光中,景帝望着池中无忧无虑游弋的锦鲤,唇边浮现一抹自嘲的弧度,轻声自语道:“人活于世,谁能随心所欲?”

果不其然,景帝微微颔首道:“你说的没错,不战而退终究不妥,朕相信常山郡王纵然面对南齐诸多名将联手,亦有扬我军威的底气和能力。”

赵思文神情微变。

然而他又不能立刻改弦更张,好歹是文臣班首的尚书令,那样太过轻贱自身。

一片寂然之中,他将面前那份密折合上,缓缓道:“这是庆聿恭的飞书急报,我朝大军在雍丘城外困住南齐京军,厉天润率部弃城而出,将那支京军救了出去,然后一路往南撤退。庆聿恭命人追击十余里,此战共斩获敌军首级四千有余,同时夺回了雍丘城。”

鹿吴山下折损效节军两万步卒,雍丘城外斩首敌军四千余,两相比较之下景军显然吃了大亏。

旁边那几人对这个建议毫不意外。

细究当时战场的情况,景军总兵力有六万余人,齐军淮州军加上援兵也是六万多人,双方并不存在绝对的差距。

几位重臣的表情稍稍松缓。

景帝起身向外走去,他便亦步亦趋地跟着。

田珏心中一震。

“这是自然,朕从不怀疑这位大景军神的手腕。”

景帝淡然的目光扫过撒改,继而道:“关于接下来的战局,尔等有何建言?”

上书房内凝重的气氛有所缓解。

田珏又将鹿吴山之战的细节讲了一遍,听得几位重臣无不眉头紧锁。

这样一场大败来得太过突然,尤其是效节军两万人被歼灭,带给他们的冲击极其严重,可谓人人肃然。

景帝依旧面无表情,让下方的臣子无法辨明他的心情。

当天子将赵思文丢在一旁,转而问起他们的意见,他便知道天子不希望战事就此潦草结束。

景帝微微一笑,双眼微微眯了起来:“他就算后退,也不会交出夏山军的大权。”

景帝摆摆手,田珏悄然退下。

但是战场局势不能单纯以伤亡来论,雍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庆聿恭能够拿回这个战略要冲,不负天子对他的期许。

无论是何种性情,能够进入这间上书房的重臣都非平庸之辈。

这个建言虽然略微不符合景军这几十年来的强势表现,也算老成持重的考量。赵思文能够以齐人后代的身份做到大景首席文臣,自然不是只知溜须拍马之辈。

赵思文心中浮现一抹不安,但是面对御宇十四载、天威愈发难测的天子,他只能垂首应道:“臣遵旨。”

天子让庆聿恭夺回雍丘,他没有抗命并且做了周全的准备。

如果这次他又着急忙慌地跳出来,多半会陷入尴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