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该死,你们和中方交流时说漏嘴了?(第2/2页)
不等对方反应思考,她继续输出:“再一个,在维护周期中,润滑膜的厚度是会在后期衰减到临界值的,这个变化,按照贵方表述的算法,似乎也没有体现,是没有考虑进去吗?”
……
会议室里,先后交织着林巧枝和同步翻译的声音,空气都好像有点紧张了,以至于整个会议的气氛都有些略微不同。
也是到现在这一刻,法方谈判代表们再看向林巧枝的位置,才终于是察觉到这个不起眼位置的恐怖之处。
涉及轧辊寿命的因素很复杂,在运转的大型设备里更是千丝万缕,随便改动一处,全部都会波动,温度、润滑、磨损、高热,冷却水腐蚀……
林巧枝却像是挑鱼刺似的,将刺抽丝剥茧的一根根清晰剥离出来。
杰勒米深皱眉,表情有点难堪。
都是搞技术的。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垂死挣扎,自己都要考虑脸皮厚度问题了。
或许是心理作用,杰勒米甚至听出了讽刺。
同时也更难理解了,低声:“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仍是不相信中方能有人看穿这一点,这和从十斤正常米里找出一粒猫牙米有什么区别,“该死的,你们谁在和中方交流的时候,说漏嘴了?”
有法方谈判代表被戳穿得脸色发红,艾福里恼道:“就不能是人家专家自己发现的?”
“我不信!”
“有什么不信的?”另一名更为年长的柯勒律治叹口气,“搞了这么多年工业,你敢说你辈子,没见过这种人?”
杰勒米抿唇。
林巧枝见对方低声相互讨论起来,也是停了一下,可能就是停了这一下,刚刚表述的内容,一下子像是在脑海里穿了一遍。
她眼眸闪了闪,动手往前翻了几下笔记本,看到此前了解这个项目记录的德、日、法三方数据后,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
“15万吨……实验室的理想条件下测出的数据?”
越想越觉得很有可能,实验室模拟出恒温恒湿的条件、基础油达标,甚至冷却水侵入率都可以降低到≤0.1%,负载波动也可以是恒定的……理论轧制寿命完全有希望达到15万吨!
胡明德赶紧咳咳两声,尤其是注意到对面有点发青的脸色,还是年轻好,脾气上来了,攻击性太犀利了,直戳人肺窝子。
这直白的,他听了也得心突突。
他缓和了一下,免得林巧枝给场子直接掀翻了,笑着说了句:“我们作为采购方的,如果不了解清楚,确实没法安心采购。”垫了一下之后,又接着递了个台阶,“我们肯定还是相信贵方合作的诚意的,如果核心技术实在不方便外泄,不如我们来签一份技术保障文件?”
林巧枝眉毛微微一挑。
技术保障文件?
对方拿什么签?
拿头签?
但再看对方露出笑容,皮笑肉不笑的那种强撑笑容,林巧枝就明悟了。
给人架起来了啊!
是说怎么突然咳咳两声插进来,免得对方真的破罐子破摔?
林巧枝感觉自己勾心斗角的情商有所增长!
但即便中方代表深谙谈判策略,想完全按照15万吨寿命签订这份技术文件,也是有点难。
法方在面对中方的连绵攻势下,不得不承认:“15万吨的寿命,数据确实是基于恒温恒湿环境做出的测试结果。”更多的就不能承认了,又在此基础上继续表示,“中国气候多变,我们不可能签订15万吨的轧制量。”
最后,这一轮的谈判中,法方签署了技术附件:
[在中国长江流域气候下,保证轧制量≥12万吨。]
[每低于保证值1万吨,扣减合同总价0.8%(上限6.4%)]
[若因润滑系统失效导致报废,法方无偿更换并承担停产损失。]
当然,技术文件同时也约束了中方的一些规范行为,并且每支轧辊,当要索赔的时候,都要提交第三方的联合检测报告等等一些条件。
当天的谈判结束。
中方团队的气氛明显非常好,气势也比之前高,满面红光的样子。
像是打到了大猎物而归的狩猎团,兴奋透过肢体显出来,刚走回到他们自己学习交流的地方,顾不上整理交流,就有人迫不及待地问林巧枝:“林工,最开始那个线头你是怎么想到的,给我们讲讲呗?”
与此同时,法方谈判团队的气氛就不是很好了。
怎么重新取得谈判优势,且原定的后续谈判策略,都要重新调整,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
杰勒米扯了扯领口,忍了忍肚子里的气:“今天新加入的那个人到底是谁?中方为什么会突然增加一个这么年轻的技术专家。”
没有听说过中方钢铁行业里有这一号人物,而且,对他们太不友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