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林工这是长了一双技术鹰眼吧(第2/3页)
他指了指宣传册上的具体部位,又捏起一张纸,用手臂作为操作臂,简单抖动着模拟了一下:“就是这样晃着抖,悬吊的重物就会跟着一上一下的跳动,太危险了!”
但是吧,也不至于坏到不能用。
如果不是真的太危险,按照国人朴素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省思维,肯定是将就着继续用的。
换一个模块就要十多万呢,还是美元。
就是处于一个“肯定要修”但又“太贵了、也不是不能先将就着用”的抠搜状态。
这不磨磨蹭蹭,就磨蹭到林巧枝这里了。
林巧枝思索着:“我记得目前全世界塔机方面,都存在卷扬溜钩、吊臂旁弯、变幅抖动这些问题,对吧?”
“你是说,这个可能是多发性问题?”
“很像。”
“其实说来也有道理,我们反馈了这个问题之后,对方人都没来,只是做了远程沟通,就给出了更换零件模块的维修建议。”谢书记对林巧枝这个想法,倒是接受得很良好,不管对不对,起码这个逻辑是走得通的。
更让谢书记注意的,还是林巧枝的情绪和语气。
他是想观察一下,林巧枝对这个问题,到底是个什么看法。
是觉得茫然,还是觉得有思路有希望,或是觉得困难,亦或者忐忑不敢下手?
人面临困难时的想法,其实相当一部分会体现在表情上。
他正暗暗观察着。
却听林巧枝直接道:“我应该能修好。”
“咳咳咳咳……”旁边王柏强猛地重重咳嗽几声,好像是被茶叶沫呛到的样子,又连忙抬手,“等等,你不是才看宣传资料册子吗?”
是不是过于简单草率了?
林巧枝顿了顿,觉得好像听起来是有点太狂妄轻率了,于是委婉了一些,道:“我对这个塔机的想法,实际是比步进梁式加热炉更为深入一些的。”
都同型号了。
而且连出问题的部位,具体需要修的模块,都已经明确指出来了。
就算到时候她真找不到原因,还不能直接拆开,一比一对着每个机械零件还原吗?
以她现在的水平,可以拆卸,还能随意实践,想在梦中理解一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她还是有信心的。
在场除了红旗厂本家人,基本都仔细了解过步进梁式加热炉的事,还大都听过陆良的推崇式赞美,听到林巧枝说比那个还有把握,谢书记不禁有些振奋,不由再往前坐了坐:“真的比当初步进梁式加热炉还有信心?”
“目前自我感觉是这样没错。”林巧枝回了一句。
谢书记眼睛都瞬间瞪大了,还是有点不敢相信:“真能修好?确定吗?”
“咳咳。”赵振云咳嗽了两声。
“有信心吧,只能这么说,毕竟现在没看到设备。”林巧枝发现人还是得谦虚一点,毕竟说实话可能有些太刺激人了,反倒是让人不相信。
果然,谢书记的表情都松下来,又浮现出高兴雀跃来。
他“嗯嗯”两声称好,连忙压制住有点激动的心情。
能在重点工程中担任三把手,他其实是稳定情绪的好手,实在是这个问题有点磨人了。
别看就是轻微点头,但是要看它吊了多重的东西啊!作为负责领导之一,天天看这么个糟心玩意在眼前抖抖抖,真的是心惊肉跳啊。
随着时间的积累,那种胆战心惊在心里是成倍积累的。
林巧枝又陆续看了几份资料。
“这几份我也有些想法。”她将会议进度推进得简单直接。
“你说。”
林巧枝依次道:
“这个水下设备,或许可以考虑一下超精密加工设备,提升螺旋桨和发动机的加工精度,应该能有效降低噪声。”
“这个修复应该很难了,如果是我,我可能会考虑重新构建一个液压系统,代替原来电动模块损坏的部分。”
……
“这个我个人也有一点想法,不过因为还有细节不确定,所以暂时不好说……”林巧枝有的能简单说两句,有的皱眉看完放到一边。
有想法的,她都尽量给出一个自己的思考方向。
最后她把放到一边的资料拢了拢,道:“这些我还要再仔细看看,最快明天,最晚一周给你们答复。”
众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松了口气,又面面相觑,只觉得眼前这一幕有点虚幻。
“林工……我记得之前你好像也没有这么……”赵振云看着林巧枝,她是看过林巧枝的档案的,也见过她面对拖拉机时的自信,但好像不是这样高步阔视、举重若轻的样子?
事实上,林巧枝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只是旁人不可能时时刻刻关注她,冷不丁一看,就显得有点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