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番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1991年6……(第2/2页)

最后老师生气了,在爸妈又一次说女娃上学有什么用的时候,说起了李稻花,说起了学校的图书角……

作为典型的从小农村走到首都,走向世界的人物,李稻花的成功对她爸妈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在反复确定李稻花确确实实是三代贫农出身,19岁就开始写作挣钱,短短几年就成万元户,之后挣到的钱更是不计其数。

不仅把她爸妈给接到北平,就连她家乡的人也跟着沾光不少。

他们一咬牙一跺脚,女生就成了家里唯一一个继续上学的女孩。

老师没说的是,李稻花初中学历,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也不好,后续完全属于天赋异禀,基因变异……

他要是敢说,女生的家长恐怕就更有胡搅蛮缠的理由,别人都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

自己不优秀不要紧,可以要求孩子天下第一优秀。

为了不被辍学,女生只能拼命地读书,让爸妈看到她不比别人差。

在读书的间隙,老师告诉她,通过图书角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很重要,总有一天,她要去更广阔的世界,她需要提前适应。

老师说的没错,外面的世界跟小山村的世界完全不同,如果不是通过图书角多了解了很多,第一次走出大山的她可能会被这世界吓到吧。

到处车水马龙,身边同学的吃穿用度也都不同。

因为提前了解过,对于这些,她有震撼,却不会自卑,只要努力,她也可以拥有这些。

每次回家,在外人面前,爸妈也是一脸得意,她也能看到两个姐姐和同龄人眼里的羡慕,毫无疑问,她是幸运的。

幸运的出生在李稻花功成名就的时候,让她爸妈知道,女孩子也可以在一个领域里发光发热。

在她还上高中的时候,她的很多小学同学已经结婚生子,稀里糊涂的就当上了爸妈,每次看到她们小小的身躯就挺着大肚子,她都会忍不住打个寒颤。

等李稻花签完名,女生说她以后也要像李稻花一样,把挣到的钱捐出去一部分,去帮助其他人。

李稻花严肃地说:“我从来没捐过钱,我也不打算捐钱。”

周围的同学们一片哗然,很多人以为李稻花还在生气,生那些胡说八道的报纸的气,故意说这种话。

谁不知道这些年,李稻花办图书角,自费请偏远山区看电影,这次更是直接去灾区,成车成车的物资往灾区拉。

“我的钱,都在我手里,买成东西,直接送到需要的人手中,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李稻花骄傲的说。

她买东西是真的便宜,甚至比很多店家买的批发价都要便宜很多,同样的钱,她能买到更多的东西。

李稻花给周围的同学算了笔帐,就算她为图书角的投资,一个小的图书角每年投入,包括图书成本,运输成本,人工成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成本甚至有降低的趋势,第一年投资是最多的。

同样的,给灾区捐物资,也是最开始投入最大,用时最长,后续熟练之后,就能省下钱,换更多的物资。

公司的卡车司机们虽然说他们愿意不要钱,免费加班给灾区送物资,但是公司不能这么做。

该给的加班费也不能少,不能让人寒心。

公司员工们原本就以自己的工作为荣耀,这次更骄傲了,他们可是实打实参加了救灾。

路上遇到一些自发去救灾的人,他们也热情的邀请对方一起,大家你帮我我帮你。

有些地方道路太过泥泞,大卡车陷进去,是当地居民自发出动,帮着给泥坑里填补木头可以加大摩擦力的东西,让卡车能开出来。

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李稻花不相信那些所谓的慈善机构,一个慈善机构能上市,他的钱哪来的,好难猜啊。

反正她李稻花的钱那是她实打实,一分一厘挣出来的,她也不需要别人给她捐款,她这么有钱了,还让别人给她捐款,那她不白挣钱了。

至于别人要不要捐款……嗯,决定了,过段时间,再写本书,就叫《血溶于水》。

不能打击人积极性,但是也不能让一些人把手伸进不该伸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