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自由灯塔他们找李稻花写专题小说……(第2/2页)
造不了一点,最大的也就是一人高,还得等,因为这样大的,它绝大多数零件都要靠纯手工,一个老师傅,带着几个学徒。
其实第一个订单是几个老师傅一起的,现在是忙不过来了,只能让学徒也上,学徒忙活一些非精细的。
很多老板还催呢,都想赶着国庆之前摆在自家办公楼里,这也算是镇宅。
隔三差五的,工厂里就拉出去几个飞机航母什么的,看的路上的吃瓜群众一愣一愣的。
李丰获他们也趁机给自己弄了几个模型,这东西,现在可是紧俏货。
快要国庆了,李稻花也想着正经过节,新书就先慢慢写,国庆之后再发。
而且,慢慢写也是有原因的,这几年她高强度的写稿子。
她现在真的是纯手工写,不像后来,还有电脑,打字比手写快多了,也轻松。
她手上的茧子都起的厚厚的,手指也略微弯曲,这给她一种重新回到上辈子高中时期。
那时候她还收集自己用光的笔芯呢,现在她收集的是空瓶子,钢笔墨水瓶,她已经有一盒子空墨水瓶了。
家里的钢笔也是一换再换,刚开始用的是欧阳远的,笔已经很久了,笔尖都有些分叉,还时不时的断水。
一甩吧,钢笔水又容易甩出来。
总之,那个钢笔很不好用,可对他们当时的家庭来说,那样一支钢笔也属于非必需品,李稻花家就没有。
那支笔也陪伴了她很长时间,中间还是欧阳远帮她换了一次笔尖,因为李稻花根本不知道换笔尖,也不知道上哪买。
后来家里的钢笔逐渐多起来,有李稻花自己买的,也有别人送的,还有欧阳远上外地的时候,帮她带回来的……
家里还有柜子专门放这些东西,里面除了笔,还有稿纸,稿纸也是特地买的。
有些纸好,有些纸差,李稻花现在用的都是经过筛选之
后,留下的好书写的,不一定很贵,但是质量都很好。
每次别人来他们家里,进到书房,就觉得,她家的书房才叫书房啊。
哪怕是这样的精细,李稻花还经常锻炼身体,那也扛不住这十年的造。
再加上李稻花作为荣誉教授,虽然不用经常上课,有时候还是要给学生们做相关演讲。
不止是写作方面的,李稻花对国内外文化的了解更值得做演讲,一群公知都能到处输出自己扭曲的观点,这个时候,很多人对国外还是很不了解的。
有些人长歪,不是他本来就是歪的,而是被歪人从小输出歪思想。
这样一来,李稻花写小说的时间就少了很多,她准备等以后买台电脑,再招个打字员,人工语音码字。
89年,建国四十周年,李稻花也穿越过来十年,这十年里,发生了很多变化,她也是亲眼看着改革开放对国家带来的种种变化。
上辈子她也只是在课本上看到这些变化,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看到这些变化有多大,不止是国家,还有身边的每个人。
她想写一本关于改革开放的小说,真正的长篇那种,每个省在这改革浪潮中的变化。
这需要实地考察,或许时间要很久,但这次她发誓,不搞抽象,正儿八经的写。
国庆节那天,《大秦重工》连载到最后一篇,写的是大秦序列战斗机正式进入实战。
大秦战斗机研发出来之后,一直没有正式投入实战,纸上的数据意义不大。
毕竟,有些国家最擅长的就是造数据,而不是造实物。
推己及人,当然也会觉得大秦序列战斗机的数据也是造假,拼数据就能定输赢的话,大家也别打仗了。
大秦序列战斗机的首战也十分出色,实战没毛病。
“真是科幻小说啊,吹牛吹的也太大了。”
也就是这时候没有爽文的说法,要不然读者们都要喷李稻花写的是无脑爽文。
现在喷李稻花喷的还是轻了,真读者的喷,对李稻花来说,就是不疼不痒,看看那些专业黑子喷的吧,要不怎么说人家是专业的呢。
说李稻花为了歌功颂德,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要,三代机怎么可能打得过四代机巴拉巴拉……
李稻花也不惯着,直接上数据。
从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争,到几十年前小米加步枪战胜美械师……
这会儿还是正经讲道理呢,他们黑就让他们黑吧,这个月过去,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无脑爽文,什么才叫真正的赢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