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谁输谁赢“给我来一本《九洲》。……(第2/2页)
《九洲》是双月刊,两个月发一次,在这两个月里,报纸已经把《九洲》的每个字都扒开看看,研究透彻。
尽管大多数报纸都在宣传,阿美莉卡挣得多,花的也多,跟国内水平差不多,但是很显然,六千的刺激足以让很多人无脑。
这两个月里,李稻花他们合作的印刷厂也在不停的工作,开足马力印刷,可是感觉好像怎么也印不完。
刚把第一期的缺口补上,第二期又来了。
第二期是工业产品和学费。
李稻花特地把工业品放在前面,还展示了国产和进口价格。
阿美莉卡是国产的要比进口贵,而国内则是进口比国产贵,这跟人工有很大关系,也跟科技有关系。
在工业品这方面,国内输得一塌糊涂,数量种类都完全比不上,就连价格也丝毫不占优势。
而接下来的教育方面,就让国内读者大为震惊。
杂志上说阿美莉卡有一半的大学生都需要贷款上学,利率同样很高,在国内堪称高利贷的那种。
而贷款的原因是上大学的学费还有书本费都贵的离谱。
助学贷款,按照目前的工资和利率,幸运的话,工作个十几年就能还清了。
这里的幸运是指,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有升职加薪的机会,而不是一直在一个岗位止步不前,又或者是到一定年龄之后,被高薪岗位优化掉。
某知名总统,就是在当上议员之后才成功还清助学贷款,而此时,距离他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已经过去了十几年。
他就是在八十年代上的大学,04年还完学贷,他的人生已经算是很成功了。
瞬间,学生们破防了,玩归玩,闹归闹,别拿上学开玩笑。
国内这个年代考上大学,基本上就意味着改变人生,从上大学开始,就有国家补贴,就算是家里再困难,还有各级政府以及乡里乡亲的帮助。
哪怕是有欠款,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就能还上,接下来就是纯挣。
经济学杂志编辑看着他们上一期写的分析报表,觉得天塌了,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不提前写出来!
他们写的生活开销里,完全没有贷款的事情,如果再加上贷款,那还怎么存钱?
这就意味着,他们之前计算的,极限三年买房,根本做不到,极限三年付个首付,贷款买房还勉强可以,而且还是在还贷的时候,只还最低一档。
问题是后续各种还贷,以及各种税收,不买房就要一直出租房的钱。
算来算去,他们得出结论,以现在的利率,不适合贷款买任何东西,抗风险能力太低。
其实他们分析的也确实是实情,阿美莉卡为什么很多流浪汉,很多就是抗风险能力低,家里一堆贷款买的东西,利率还高的吓人。
经济上行的时候还看不出来,一旦经济上出现波动,很容易断供。
那么不上学怎么样呢?
不上学更惨,根本没有翻身机会。
国内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风口的时候,猪都能起飞。
而阿美莉卡的风口时期已经过去,这时候基本上就是大资本控制。
鸡汤里宣传的什么普通家庭,辍学创业成为首富,听听就行了,纯粹是编出来骗人的。
简单查一下就知道,这样的,通常父母都是有权有钱,接触到的人,是绝大多数人奋斗一辈子也接触不到的。
只是,这时候出现了很奇怪的现象。
李稻花写的阿美莉卡的优势,有人信,她写的缺点,信的人少。
这一期杂志发表之后,李稻花的名声都差点毁了。
有人认为,李稻花这么写,属于精神胜利法,阿美莉卡不可能是这样的。
也有人认为,这样的贷款方式很好,一样是花钱买房子,贷款可以提前享受生活。
贷款越多,享受的越多,这当中以年轻人最为突出。
不管什么时候,年轻人都是消费主力军,八十年代,在工资普遍只有几十块的时候,他们也愿意花十几块甚至是二十几块来买一件衣服。
因为国内的单位,基本上就是铁饭碗,就算现在没那么铁了,只要愿意,工作还是可以找到的。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和私营单位,慢慢走上正轨,这些单位,都处在求才若渴的阶段。
事实就是这样,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如果也毫无顾忌的进行私营,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