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大对账李稻花办杂志,经过她的招……
李稻花办杂志,经过她的招聘广告,很快就很多人知道了。
只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李稻花的杂志是什么类型的。
因为她自己是搞文学的,很多人自然而然的就认为,李稻花办的杂志应该也是纯文学类的,可以对标《收获》、《十月》之类的期刊。
其他报刊也想知道她到底是要办什么样的期刊啊,谁知道经过打听,纯国际新闻。
这个赛道,国内还比较少,也不能说没有,有,只是有这个赛道的杂志,它也不是纯国际赛道。
也是文学类,只是国际软广,广告不是哪个品牌,是国家。
赛道少的原因,不是大家伙没想到,而是做不来。
做这个杂志,需要国内外的关系都硬,不然的话,谁知道你做这个杂志到底是什么目的。
就连知名鸡汤文学,绝代双骄,读某和意某,也只敢暗戳戳的推广国外,当然,他们暗戳戳的,是为了输出一些完全不存在的东西。
李稻花在杂志社里,给编辑们培训的时候,除了怎么修改翻译过来的新闻,还会推荐编辑们观看绝代双骄目前已经出现的一枝独秀。
“里面有很多我们可以借鉴的文章,当然,我的意思不是抄袭,而是……比如说,某篇文章称赞某个国家具有工匠精神,某某某人,做了二十年米饭,被称为米饭仙人,你们怎么看?”
“说明这个人坚持不懈,同时,他们国家的人也很尊敬这个人。”
虽然不理解李稻花为什么要说这么个例子,但是这是领导啊,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怎么能让领导的话掉在地上。
一个年轻的编辑开动大脑之后,给出自己的答案,其实说的时候,他自己也懵懵的。
“你今年几岁?家是哪的?”
“领导我今年二十一,家是津省的。”
“那你爸妈今年应该四十左右吧,就按他们二十岁开始自己做饭,那么他们每天做饭也二十年了,做饭仙人!”
套公式谁不会,做饭仙人,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再加上三年幼儿园,三年高中,四年大学,19年,学习仙人!
李稻花这么一说,在场的编辑们大脑直接宕机,CPU都快烧了。
“领导,我爷爷是木匠,做了四十多年了。”一个编辑举手回答。
“木匠仙人!不,木匠大帝!”
编辑们一阵惊呼,你要这么说,那他们就明白了。
之前李稻花说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还觉得挺厉害,现在看看,好像也就那么回事?
“这些造神故事,什么仙人,什么诚实,什么契约精神,我们需要做的,是揭露真相,不是为了反驳而反驳,是传递真相。”
当然,推荐大家看,肯定不会让大家花钱,让大家掏钱上班,那她李稻花成什么人了?
杂志社很快就订了一整年的鸡汤文学,方便大家参考。
创办杂志社的时候,其实也有一段艰难的时间。
杂志是为了刊登国外新闻,哪怕国内现在也有发表国外新闻,新闻联播也会提到一部分重大国际新闻。
但是这些大多都是官方媒体,新闻也都是精挑细选的。
如果不是李稻花之前在国外,坚定的维护国家,换个人来,都容易被人想歪。
李稻花把自己创办杂志的想法认真总结成十几页的文稿。
文稿里写了创办的原因,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性,失去这个领域的主导权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创办之后,她会做什么,做这些有什么用,如何引导民意。
当时,跟李稻花对接的文化口的人也跟她说了领导们的担忧。
国家毕竟还不够强盛,尤其是民生这方面,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差的很远。
这些披露出来之后,大家会是什么样的想法,社会安定是否会受影响。
“领导,您认为,在老百姓心里,西方国家和我们国家,哪个国家更好。”
领导没说话,有些话,他说不合适,但是这是摆在明面上的,老百姓也都不傻。
大家为什么不爱看新闻联播里的国际新闻,就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它报忧不报喜,觉得国外那么好,哪有那么多不好的新闻。
殊不知,国内新闻它是真老实啊,有新闻它是真说啊。
国外老百姓也没想到,他们国外的新闻是真不老实,有新闻它真藏着掖着,自己人都见外啊。
“既然已经有很多人人为国外好,那么我们说一些真实的情况,也不用担忧,但是,国外同样存在很大的问题,当这些问题暴露出来,普通老百姓就要想清楚,对于他们来说,什么才是更好的。”
从文化领域瓦解一个国家,这是西方国家最擅长的,即将要解体的苏格勒就是吃亏在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