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九洲本来工作的好好的,突然被开……
本来工作的好好的,突然被开除,自己在公司也干了一年了,认识有人,柳英就打听是怎么回事。
才知道,给公司老板出点子的人是李稻花,柳美偏偏在公司蛐蛐李稻花,这老板当然不愿意。
不客气的说,李稻花对老板来说,那就是送财童子。
回去路上,柳英一直在埋怨柳美:“我跟你说了吧,在外面管好你的破嘴,等回去,你就去柳法那吧,我现在没工作,养不了你。”
“他凭什么说开除就开除,咱们也是正经进了公司的,总得给个说法。”柳美不服气。
凭什么就因为他说两句话开除他,言论自由不懂吗?
“你长点脑子,这公司是他的,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还以为你是在国内的国家单位,不能随便开除呢!”
柳英真的受够他了,这废物,对他来说完全就是负担。
他甚至不远万里,直接把柳美送去柳法那里,柳法的生活比他要好,因为柳法擅长编制故事,她在一家杂志社工作。
作为一个亚洲人,她要做的就是写一些所谓的自己在国内的猎奇经历,来满足阿美莉卡人的猎奇思想。
这对柳美来说简直就是天堂,两姐弟瞬间一拍即合,还利用柳美的身份大做文章。
等到国内再收到关于柳美消息的时候,就是柳美在国外像疯狗一样,疯狂攻击国内。
原本还在为柳美说话的人,这时候总算是看清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只剩下一部分向往国外的人,更加坚定的拥护柳美。
李稻花对于这样的人,从来都是看笑话的,国外好吗?
当然好,对于有钱人来说,国外比国内好太多了,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根本不在乎什么犯罪,只要有钱,这些都可以无所谓。
在国内他们想做因为法律不能做的事情,在国外都可以正大光明的做。
可是对于没钱,或者本身只是普通家庭的人来说,国外就是地狱,根本不会有人在乎你的死活,甚至还会有人时刻盯着你,企图压榨你的最后一点价值。
毕竟,人力不值钱,可人还是挺值钱的。
李稻花在国内正在申请开办杂志,她开办杂志的目的很简单,开眼看世界。
对国内的老百姓来说,这个年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单一,电视报纸杂志,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很长一段时间里,新闻联播是非常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因为它稳定更新,每天都有新的咨询,并且真的是包含国内外各种信息。
也正因如此,让境外势力有机会渗透到国内,在这些方面对国内造成负面影响,培育出一批坚定的殖人。
这些殖人,如果只是普通人,顶多算是恶心人,可是他们一旦接受教育,走到更高的位置,对国家的危害就非常大。
“毒教材”事件就是这样的殖人文化影响下的经典案例,从文化下手,毒害儿童,影响几代人。
而这只是曝光出来的一部分。
正因这样,她才想创办杂志,跟那些专门鼓吹国外的杂志抢读者。
创办杂志社跟创办公司不一样,远方物流这样的公司,在刚开始,只是个草台班子,不仅人数少,还都没什么经验。
就是靠着一点点摸索,慢慢建立起来完善的制度,慢慢发展成正经的公司。
而且他们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以个体户的经营方式出现的,后来才成立私营公司。
杂志社从创办初期,就要有尽量完善的制度,人员也需要一部分有经验的人,之前要有人来带没有经验的新员工。
不仅是编辑部,还有印刷厂也要联系好,书店、定价、新闻、市场……
总之,初期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而等到步入正轨之后,就能自行运转,李稻花很长时间不需要再考虑太多。
他们杂志社还有个其他杂志社都没有的优点,那就是他们可以和远方物流以最低廉的价格进行合作,把杂志输送到全国各地,实现真正的全国性杂志。
这时候,除了少数的期刊,大部分期刊都属于地区性的,就是因为运输成本高昂,如果本身质量再不具备绝对的优势,就很容易变成赔本赚吆喝。
李稻花在报纸上发广告,就说要成立杂志社,欢迎打电话咨询。
杂志社有独立的公用电话,广告发出去之后,也没有太多人打电话。
这其实很正常,立刻就有很多人打电话才不正常。
首先他们是私营的杂志社,跟公办的比缺少优势,其次,因为是杂志社,对员工的文化要求比较高,至少要是高中大专学历。
这年头的高中学历,比后来的大学学历还要少,再加上很多已经参加工作,符合条件的就更少。
直到后来广告范围扩大,打电话的人才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