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冒名顶替李稻花刚回家,正准备安……(第2/4页)
她写的大白话全都给她换成了信雅达,这还不算,受到主流媒体读后感的影响,这一版在翻译的时候,参考的就是主流媒体的意见,所以翻译之后,侧重点也变了。
翻译是个带着主观意识的工作,翻译者的爱好和参考的文献,也会影响到最后的成品。
李稻花看到翻译的书,就觉得这一版不行,好在还有其他版本,她又买了一版,另一版翻译的还算贴合原文。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这部小说的起点要比李稻花之前小说的起点高很多。
阿美莉卡主流媒体亲自背书,甚至还大胆预言,这部小说必得诺贝尔文学奖。
李稻花觉得大可不必,让她和诺贝尔文学奖都歇歇吧。
得一次奖,她就已经摩拳擦掌,准备把另她看不顺眼的国家写小说喷一遍,多得几次,她都没时间休息了。
而且诺奖不要面子的?每次都发给她这样的人,说不定之后还要弄出来个禁赛,李稻花和非人类勿入。
针对某种行为,进行特殊禁赛,他们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做,轻车熟路。
李稻花是真的不想再获奖了,她跟那群人真不是一路人,他们膈应不膈应李稻花不知道,反正李稻花是真的膈应他们。
再来一次颁奖词,她真的会骂的更难听。
《爱你》出版之后,紧随其后就是拍电影,这次跟伊恩他们没关系,伊恩旗下的演员一个也没被选上。
关于这件事,伊恩还跟李稻花吐槽过,他旗下的演员,那都是他认真挑选的,要演技有颜值,要颜值有颜值。
当然,也不是说只有颜值,演技这玩意,只要愿意学,认真学,不说多好,有个六七分是没问题的(十分制),前提是愿意学,认真学。
剩下的几分,那就是纯靠天赋了,这个是学不来的。
结果,一个没被选上,他还特地去看过,被选上的主角一家……真的各有各的丑。
“曾经我也认为亚洲人就是电影里的那样,但是稻花你,和你身边的人,他们看起来跟我们没有太大区别,甚至有的身材更棒,但是他们选的……你知道的。”
李稻花当然知道,他们不仅特意选具有刻板印象的亚洲面孔,而且还会在化妆上下功夫,加深刻板印象。
当然,李稻花也不得不承认,后来确实有这么一部分华裔,跟着刻板印象完全长成了刻板印象的样子,真是神奇。
“不止是亚洲人,他们选择的一家四口,我的天,我完全感受不到小说里的感觉,那根本不是优秀的一家,是糟糕的一家。”
在阿美莉卡,有钱人和穷人,也是有区别的,还是体型上的区别。
有钱人,有时间有精力健身,同时也有钱吃昂贵的蔬菜水果之类的健康产品。
而穷人只能吃高热量高糖分的速食产品,也没有时间去健身,他们要把时间都节省下来去打工。
李稻花也没办法,版权费已经给了,违约金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是她把版权费还回去这么简单。
而且……这样拍摄出来,等到以后考古的时候,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彩蛋呢?
发现没有人认出这是她的马甲,李稻花就能安心写《父母手册》,这也多亏了音译,别说别人,就连她自己都差点没认出来是她马甲。
以后马甲就用这个。
《父母手册》的第一单元的故事就是男人的故事,做了一些修改,扩大了悲剧,修改后的男人考上的是北平大学。
而结局,男人被家里瞒着,留在家乡,直到男人结婚生子,孩子都已经到了高考的年纪,才在父亲洋洋得意的口中,知道了这个噩耗。
年过半百,早就失去锐气,此时更是失去所有力气,只能继续做个碌碌无为的人。
更悲惨的是,因为自己没有考上大学,上大学成了他心里的执念,孩子没有考上大学,就一遍遍的让孩子复读。
本就不擅长读书的孩子,被逼的精神抑郁,差点跳河自杀。
在男人知道自己考上了大学,只是被父亲欺骗了之后,放下所有执念,不再折腾自己的孩子,只是在那之后,眼睛里再也没了光。
“一辈子就这样蹉跎了……”欧阳远感叹。
其实,这样的故事,才是真实世界的故事,很多被欺骗的人,都是蹉跎一辈子之后,才发现了真相,甚至是一辈子也无法发现真相。
“像他这样被冒名顶替的人还有吗?”
“当然有,他可不是个例。”
这个年代,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哪怕是再过二十年三十年,依旧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是不可避免的。
写完一个单元,李稻花就发表了出去,一个单元几万字,足够期刊发表一期的,甚至是分开发表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