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背叛者用麦秆做书签的文化,很快……

用麦秆做书签的文化,很快从豫省传了出来。

豫省文青用李稻花家的麦秆做书签,别的地方不方便去怎么办呢,没关系,同款麦秆,你值得拥有。

麦秆用的是黄色麦秆,是麦子成熟之后才能有的。

现在是十月份,早就过了麦秆大量出现的时间,没关系,老乡们家里有的是。

“咱们也做,咱们还能编的好看点。”

秦省和豫省的几个小山村,在看到这个消息之后,兴奋异常。

他们村子里一直都有麦秆画的传承,只是这麦秆画很多都是自娱自乐,很难卖出去。

想要做的好看,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炼,只要是艺术,大都讲究一个日积月累。

现在好了,有人想买麦秆做书签,这不就是撞他们怀里了,以他们的实力,绝对是最好的。

一根普通的麦秆有什么,他们直接做成名字,就稻花,做熟练之后,速度更快,全村老少齐上阵。

这样的风口不多,必须趁着这次赶紧挣钱,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李稻花则是参加演讲会,不止是北平,还有其他地方,北平是第一站。

在此之前,李稻花参加过交流会,所以北平的学生和文艺工作者对她并不陌生,也都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演讲正式开始之前,李稻花都不敢出现在外面,就怕出现了连演讲现场都进不去。

她是在北平大学演讲的,但是今天的北平大学,不止有北平大学的学生,还有其他学校的学生过来蹭课。

人山人海的,她都差点吓退回去。

其实其他学校也有演讲会,都会有的,只是时间不同,没必要这样。

但是大家的热情挡不住啊,李稻花现在已经不是普通人了,现在是全民偶像了都,为国争光啊这是。

“我看啊,回头你去给我买点润肺利嗓的东西吧,我迟早得用上。”

李稻花喝口水,英勇无畏的上台。

乌泱泱的人群,一眼看不到边,全都是黑压压的人头。

李稻花坐在前面的演讲台前,先是发表一句话获奖感言:“意料之外的获奖,感谢我自己。”

没毛病,自己凭实力写的小说,包括之前的海外运营,她也是出力了的。

台下的记者,手快速划拉,还得是稻花老师,说出来的话,永远自带流量,让人欲罢不能,真想试试看,稻花老师来当新闻编辑是什么样的。

他们得庆幸李稻花79年的时候,在从业选择上,一点小小的偏离,选择的是作家,而不是编辑。

她要是真选择通过发表文章走上编辑的道路,每天在报社里琢磨怎么提高报社销量。

那真完了,营销号时代将会提前到来。

接着不说废话

,李稻花讲了为什么要写这部小说,都是很简短的,因为之后肯定会有很多提问。

自己说的少一些,才方便应对接下来的提问,同样也让自己的喉咙尽量歇歇,这段时间要上强度了。

想要提问的人有很多,但是时间有限,只能挑选几个人的问题回答。

上场之前,负责人也给李稻花提过建议,让她在选择提问者的时候,尽可能提问学生,留下一两个名额给校外人士就行,这不是他们的专场。

李稻花也这么做了,因为人太多,太杂,她只能选择有特点的举手同学。

比如说衣服颜色格外亮眼啦,比如说发箍很特殊啦……

这样说的时候有针对性,直接就能对号入座,省的在指的是谁的问题上浪费时间。

“稻花老师,恭喜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您是我们的骄傲,您的每一部小说我都读过,我的梦想就是成为您这样的优秀作家!”

“我相信你,你也可以更优秀。”

受到李稻花鼓励之后,女生激动地坐下,跟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被李稻花点名点到的时候,她还有些难以置信,这也算是中大奖了。

“稻花老师!我想跟您合个影!”这是一个摄影爱好者,能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合影,也是他摄影生涯中值得记录的时刻。

合影的时候,看到男生手里还拿着她的书,李稻花主动接过来,跟男生共同拿着书,显得不那么生分。

下一个是记者,记者显然是抱着任务来的,站起来就提问:“请问稻花老师,这次获奖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又获奖了。”这真是,听君一席话,听君一席话。

记者愣在原地,这算什么回答,他要是回去这么写,主编会不会锤他。

“那您接下来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李稻花发现,这记者怎么净问些废话呢,她接下来的想法当然是继续写小说挣钱,难不成意得志满,从此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