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故居“哎,欧阳,稻花老师怎么没……(第2/2页)
李稻花发达之后,他们很快就到北平住了,家里的房子也没修缮。
村里人有钱之后,都开始修自己家的房子,他们上次回去的时候,已经有漂亮的红砖房了。
相比之下,衬得他家的房子更加破破烂烂,要是租房子,租好房子明显更好。
“你家出了个稻花老师,这里以后可就是名人故居,肯定会有人想来这里看看,看看稻花老师住过的地方。”
李三柱楞住,这么疯狂吗?
什么故居,那不都是景点,现在他家也能算是景点了?
“收不收门票啊?”李三柱在北平这段时间,长见识不少,知道有些景点是要收费的,这些费用,有一部分会用来维护景点。
“收什么门票啊,你家就这么大点,你疯了?”
李三柱嘿嘿一笑,他家确实破破烂烂的,他要是去玩,听说这地方收门票,他也不去,不收钱还能去看看。
“不收钱,你们租房子,怎么挣钱?”总不能是纯送钱吧,镇上现在这么富裕?
“这你就别管了,反正你也不怎么回家,租给镇里呗,房租你还能当私房钱。”
李三柱瞬间心动,立刻同意把房子租出去,租金一年一付。
张青山的想法很简单,把李稻花家保护修缮好,带动周围经济。
确定好出租,张青山来到村里,按照李三柱说的,找到他寄放在亲戚家的钥匙。
他家的钥匙有三把,两把他们带走,一把寄放在亲戚家,就是防止他们回来忘带钥匙回不去家。
房子里还有很多生活物品,他们离开的比较匆忙,再加上李稻花他们在北平什么都有,不用他们带很多东西。
路远,带东西多也不方便。
所以很多东西就都留在家里没有带走,这还方便了张青山,只需要简单收拾收拾,直接就能开门营业。
他想的很正确,没多久,就有年轻人来李家庄,几乎不用打听,跟着路边就能到李稻花家。
看着跟普通人家没有什么区别的李稻花家,他们也感慨,稻花老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
难道,是苦难造就的她?
李家庄比较偏僻,很多人来这里之后,不能当天返回,就要借宿,也要吃饭,这些都要花钱。
来都来了,很多人多停留的这一天选择在李家庄转悠。
张青山在李稻花家里留了人,防止有人偷拿这里的东西。
这个李三柱特地叮嘱了,他们在北平的家就丢东西了,丢的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是些不值钱的小玩意。
他种的菜啦,家里的针头线脑啦,家里的树都要被薅秃了,都是打着沾沾灵气的旗号。
这些东西不值钱,也没必要去找是谁拿走的,再说,沾沾灵气这事,李三柱也能理解。
推己及人,如果他家附近有这么个大作家,他指定也要带着李稻花去沾沾灵气,不止是李稻花,以后要是有孙子孙女,也要带去。
这样的情况下,他老家肯定也要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
他们在北平的地方大,而且一天之后,就把家门锁上,别人进不去。
老家如果放开让人参观,沾灵气,恐怕能把他家沾光。
可是张青山留的人是留在房子里,不仅负责看守,同时也负责简单的答疑解惑。
这些人在转悠的时候,就发现,李稻花家后面没人管,也没人能看到。
房屋上面的麦秆在风中微微抖动,揪一根,拿回去当做自己的书签,也很有意义。
第一个人揪,当做自己的书签,就会有第二个,等到张青山他们发现的时候,那块都已经缺了个大口子。
他们只能找人重新用麦秆和黄泥糊上,可不能让他们这么开放着开放着,把人家给开放没了。
糊好,他们还特地在房子后面扎个牌子,上面写着,房顶是后来重新修补的,修补的时候李稻花已经搬家到北平,所以这上面的麦秆没有灵气,拿走也没有意义。
可是不管用,不管他们修补多少次,总是有人要过来用麦秆做书签,甚至很多人都以自己有一根李稻花故居的麦秆书签为荣。
张青山他们干脆就直接用黄泥和很多的麦秆,既然大家喜欢用麦秆做书签,阻止也阻止不了,干脆多弄点,省得三番五次的来补。
别说,这次有点用了,麦秆多了,大家薅起来没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