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华尔街,伊恩……

华尔街,伊恩,他留下来的一万多,只有很少的钱用在自己的身上。

每天依旧跟人合租在特别偏僻的小区里,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那身定制西装被他小心的挂起来,需要的时候才会穿上。

这一万多,他是要用在刀刃上的。

《华尔街奇遇记》刚公布具体出版时间,伊恩就开始活动,到报纸上刊登广告,甚至还笨拙的自己写读者来信。

当然,也是因为他确确实实是把《华尔街奇遇记》看了好几遍,每天练习仪态的空隙,他会选择看奇遇记来放松和激励自己。

作为一个标准的底层人,伊恩写的读者来信更加真情实感,再加上他笨拙的话语,更加能印证这封读者来信的真实性。

伊恩和安德米勒因为作品的事情,逐渐熟络起来。

伊恩告诉安德,他父亲的故事只所以是翻译的,是因为这个故事,是由一个中国人记录下来的。

“为什么?”

“在华尔街,没有人会在乎一个流浪汉不是吗?华尔街不相信眼泪。”

华尔街不相信眼泪,是李稻花在历险记里写的,现在伊恩和安德深以为然。

在这个强者挥刀向弱者的华尔街,一个流浪汉,哪怕他曾经再成功,也不会有人再看他一眼。

或许在某次跟别人的聊天中,会提起他,作为笑谈,一笑而过。

伊恩从小镇来到华尔街,从地铁通道搬到小破房子合租,看到了太多的人情冷暖。

安德比伊恩来华尔街的时间更长,他的感受比伊恩更深,他背叛过,也被背叛过,能爬到现在的位置,他付出了很多。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别看他作为版权负责人,好像很风光的样子,其实在华尔街什么也不是。

这里多的是老集团和新贵,有钱的人太多太多,他就是个卑微打工人,也就是在伊恩这种新来华尔街的人面前还能有点优势。

“这个作者是个神秘的人,她把传记留给我后,就离开了,或许,是去发掘另一个人的故事了吧。”

“她?所以……作者是个女性?”

“我以为,riceflower很明显不是吗?”反正伊恩觉得这名字不能是男的,当然,丹尼斯也说过作者确实是女性。

年轻,漂亮,富有朝气和才华,可惜,她已经结婚了。

从有些失真的跨国电话中,伊恩都能听到丹尼斯话语里浓浓的遗憾。

“那又怎么样,结婚也可以离婚不是吗?”伊恩不了解中国,他只是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在阿美莉卡简直太常见了。

远在中国的欧阳远还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已经有人盯上了。

安德觉得自己实在是无法想象,一个名字叫riceflower的作者,是个神秘的人,这名字听起来好像是农场的农民,或许她来自德州农场。

稻花这个名字,好像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是土土的代表。

“她还有其他的故事吗?”安德觉得,这个作者,迟早要火起来的,当然,她也会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

毕竟,这里面揭露了不少人发家成名的手段,光他知道的,能对上号的就有三四个,更别说他不知道的。

也就是他现在有事业,有家庭,不然的话,看到这本书,他绝对要拼一把。

这本书,他打算收藏一本,留着给自己的孩子看,这可是在学校学不到的,却是最实用的。

十一月的某一天,《华尔街奇遇记》正是上架,不少书店都开始推这本书,当然,只是略微介绍。

毕竟,没名气,还只是在小报纸上宣传了一下,能有推就很不错了。

介绍上面写的也是亿万富豪的人生传记,豪门家族的兴衰起落。

伊恩就趁这时候,暗戳戳的继续在报纸上发一些似是而非的读者来信。

有的是真实感受,有的则是他根据奇遇记里的故事编的。

他还花钱,上了电视上的访谈,访谈内容就是关于莱特理的故事,关于他们家族的故事。

这次他出的价格不低,上的是个收视率还算不错的栏目。

“嘿,那不是伊恩吗?”超市里,电视机上正好在播放伊恩的访谈节目。

几个正在工作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工作也不做了,只是在讨论着,伊恩怎么上了电视。

“见鬼的,他不是叫伊恩加西亚吗?怎么又变成了伊恩理?”

“我知道我知道,他老爹,加西亚叔叔,在德州农场干活呢,什么时候死了?可怜的加西亚叔叔,我应该去参加他的葬礼的,”一个卷头发的小伙低下头,默默进行祷告。

身边的一个小伙伴一巴掌打在他头上:“蠢货,他说的死了的爸不是加西亚叔叔,是那个莱特理。”

有脑子转不过来得早小年轻怎么也转不过来这个理,甚至还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伊恩的父亲就是叫莱特理,而不是加西亚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