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错觉(第2/3页)
这两个问题都不是很好回答。没等陈寄想好,手机响了,上面是来自林思弦的消息:“下午怎么没回我?”
陈寄停了两秒,回复他:“开会。”
林思弦很快回复:“真是日理万机。”
在出差的这几天里,陈寄每天都会收到林思弦的消息,都是类似闲聊的文字。而在他出差的前一天,林思弦叫陈寄陪他去复查。给出的理由是医院交通不方便,而林思弦又没有车。
事实上林思弦并不是什么重病,复查的程序非常简单,只是去量了几个基本体征,甚至林思弦并没有让陈寄陪他进诊室,而让他在外面等待。
出来后陈寄问他:“有问题吗?”
林思弦朝他笑笑:“没有啊,看起来我还是挺身强体壮的。”
在回去的车上,林思弦又自然而然地提起:“你明晚有空吗?我请你吃个饭吧。”
陈寄瞥了他一眼:“我明天出差。”
“这样,”林思弦似乎在抱怨,听起来又不像,“那等你回来再说吧。”
在一个非常长的红灯时,陈寄挂了空档,而林思弦便趁这个时间,握住了陈寄挂档的右手。林思弦体温依旧冰凉,在绿灯亮起时,他便非常贴心地收回了自己的手。
而送到林思弦出租屋楼下,林思弦下车前,又复刻了出院那天他的行为。他身体突然压过来,给了陈寄一个不长不短的拥抱,然后说了声“谢谢。”
在红绿灯的六十秒以及这拥抱的三秒里,陈寄用余光观察了林思弦,他脸色如常,始终一副很轻松的姿态,跟高中时无数次没意义的身体接触一模一样。
但陈寄又在这两个时刻感受到同样的错觉——林思弦很害怕自己拒绝,或者放开他的手。
这种错觉愈演愈烈,不知是不是心理暗示,陈寄看着眼前这六个字的消息,甚至都有类似的感觉。
无论是这错觉还是林思弦的行为,都非常的荒谬和不合情理。从表面上看,林思弦做的这些事其实并不奇怪,让陈寄接送他,要求陈寄回消息,或者突如其来的肢体接触,在高中和大学时期,同样的事情不计其数。
但缺乏了旧场景里最核心的部分——林思弦玩弄的语气和不讲情理的任性,以至于让过去几天的片段看起来像一种非常笨拙、非常不得要领的引诱和调情。
很像是已经完成的剧本里,有人用笔划去了一些最关键的描写,让整段情节呈现出另外一个故事。
这种奇妙的联想让陈寄没有像之前那样追问林思弦想要做什么。
一是因为陈寄已经打破原则,用了以前不喜欢的手段来强行了解林思弦可能隐瞒的事情;二是自从在深夜病房里看到林思弦那片刻起,陈寄对自己的无能为力又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无论林思弦目的是什么,无论自己试图怎样决绝或挣扎,最后结果都一样,不如就等着看林思弦这次到底玩什么花样。
不过有时候事情也会有些微小的意外。
二十号那天晚上有一场慈善晚宴,举办地址在离城区几十公里的洛栖湖边。这场晚宴的性质有些复杂,由好几方协同承办,既搞募捐又搞艺术颁奖,本质是为了发一些看起来漂亮的新闻通稿,同时作为圈内人攀关系的平台。李主任在慈善基金那边挂了个身份,把他比较关照的几个人都叫了过来。
大概是上次那条微信让李主任觉得“孺子可教”,林思弦也成了邀请名单之一。
陈寄一进场便看见了林思弦。林思弦出席这类场合不多,今天看起来特意收拾了一下,当然在场不包含陈寄在内的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作了些打扮,甚至有位穿了金色西装,看起来想上台代替奖杯。
跟这位兄台相比,林思弦则收敛很多,他只是穿了一件剪裁合身的衬衫,松了最上面一颗纽扣,没有珠宝装饰显得他脖颈的线条和袖口露出的腕骨更为明显,头发倒是有好好梳理过,很柔顺地拢在脑后,多出一种温柔之貌。
当然陈寄知道他在这种场合不需外貌衬托,一向待人便是很温柔的。他很自然地跟身边人谈笑,被人拍了拍肩膀。
李主任对他的选择很满意,在陈寄身旁夸赞道:“思弦就得这么穿,真漂亮,是不是?”
陈寄从服务生托盘上端了杯柠檬水,不置可否。比起漂亮、好看等概念性描述,他只是想到了十七个小时硬座后见到的林思弦。他本以为林思弦会一直如此。
仪式开始前调试了一下设备,音响的杂音吸引所有人视线聚向一处。于是陈寄不可避免地对上了林思弦的目光,他好像有片刻的诧异,看起来很不符合外貌地呆了一秒,在旁边的人跟他说话时又恢复了神色。
“陈编,”身后有人叫他,给他递了个手机,“帮你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