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错觉
在内环上他们路过了火车北站。这个站从一年半前开始停用,只剩一个空壳留在那里,周围也很荒凉,基本无人路过。
在陈寄大学时北站还是非常拥挤的。他当时坐了十七个小时的硬座,身上还带着葬礼后宴席上的酒气,忘了自己多久没睡觉,下车时快步超越人流,难得打了辆车去林思弦的学校。
去看到抱着鲜花的、比往常更动人的林思弦,自然而然地告诉他,以后不用见面了。
出生以来陈寄最讨厌无能为力的感觉,当然随着他的成长,尤其在这几年里,这种感觉已经逐渐变得陌生,只有想到林思弦或者跟林思弦在一起时才会反复出现。
让他明知前方有圈套,还是没有预防和抵御的能力。
也让他明知道刚才帕拉梅拉的车速没有超过一百,还是任由林思弦随意牵他的手。
娄殊为先送病号,很快到了林思弦的出租房。看地段和外貌大概是十几年前的老房子,巷口很窄,也没有停车的地方。
“要不我停远点?”娄殊为提议,“走两步。”
林思弦摇摇头:“不用了,你送到这儿就行。谢谢了。”
“但你还有这么多东西,”娄殊为说,“这药有两袋呢。还有毛毯什么的。”
“陈寄,你帮我提一下吧,”林思弦十分钟前已经放开了手,现在很平静地看着他,“好吗?”
房子连电梯都没有,陈寄帮他提着上了楼。才出院,林思弦上楼走得很慢,时不时还得靠一下扶手,但在陈寄试图去扶他一把前,又会若无其事地站直。
到了门口,林思弦习惯性地掏钥匙,掏到一半手又停住了,回头跟陈寄说:“你给我吧。”
陈寄不需要思考就知道里面有多乱,也没有拆穿,只是把袋子递给林思弦。
这场景多少有些熟悉,在高中和大学时发生过无数次,陈寄脑中都响起了当时的台词:“陈寄,你把袋子都给我提变形了。”或者是:“下次来的时候不要那么慢。”
回忆到这一句的时候,陈寄锁骨突然一痒——林思弦突然间给了他一个拥抱,很短暂,发丝落在他两颊和肩膀上。
“谢谢,”林思弦在他耳边说,“你能把我从黑名单里放出来吗?”
陈寄沉默了很久才问:“放出来之后要干什么?”
林思弦松了手,脸上挂着跟高中时的微笑:“好蠢的问题,当然是联系你。”
大概是一直没得到回应,所以林思弦又补充道:“不行吗?”
林思弦是世界上最擅长自食其言和若无其事的人。说不再见面的是他,突然出现的是他,说让陈寄好好生活的是他,现在突然回到几年前的也是他。
然而不确定是否因为这楼道异常昏暗,陈寄很荒唐地产生了一种错觉——面前的人好像非常害怕自己拒绝。
这错觉实在有些不应该,因为林思弦的语气和表情跟当年别无二致,还是他一贯的不容置疑的命令,这错觉完完全全来自于陈寄的直觉。
但类似的错觉在接下来这段时间里反复出现。
当晚回家之后,陈寄还在琢磨在帕拉梅拉上,娄殊为曾提过并且被林思弦打断的“你家里”三个字。
陈寄曾去找人询问过林思弦退学的原因,得到了很多种答案,有像林思弦亲口所说的那样单纯不想读,也有说他是犯了什么大忌,不是自退而是被劝退的,总之没有一个确切的消息。陈寄一度以为林思弦虽然退学,但按照当年的家庭条件,应该过着很好的生活。见面之后又发现不然。
陈寄不喜欢大费周折探查别人隐私,想听林思弦亲口告诉他,但显然这件事情有些困难,而陈寄对此想要探究的欲望又达到顶峰。
稍加思考后,陈寄在微信通讯录里翻找到一个最近新加的联系人,给他发送了一条消息:“林思弦。帮我查查这个人的家庭情况,如果你能查到他退学的原因更好。”
陈寄一周后才收到回复的消息,言简意赅的一句话:“情况有点复杂,你有时间的话我们面谈。”
收到这条消息的时候,陈寄正在南方出差,有一个关于电影剧本的创作论坛,有之前指导过他的前辈在,他不得不去。之前联系过的Frank也在,论坛最后一天的晚上,Frank跟他一起在居酒屋吃饭。
Frank先跟他聊了一些最近的风向和电影,喝完一瓶梅酒后开始提到私生活,开始聊他的那十二个前任。
“你之前问那个林思弦,”Frank问他,“你跟他什么关系?熟吗?”
“还行,”陈寄想了想说,“他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啊,我就是觉得他挺好看的,”Frank说,“怎么样,他性格好吗?你觉得他进组后我能去接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