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5页)

周渔其实没想着压低范广西,她想着厂长的位置她来坐,两个副厂长,一个向内一个向外,这样不委屈任何人。

没想到的是,范广西如此真诚,她就笑了:“对内对外都很重要,范厂长,你别妄自菲薄,我可靠着你严把成本、质量关呢。但我认为这位柴厂长的确是人才,想挖过来。”

“挖呀!”范广西点头。

周渔就说:“他已经是退休年纪,遭受了这样的事情,不一定愿意,咱们还得慢慢来,要不这样,年后我多跑跑你也跑跑。”

范广西没什么意见:“好。”

两个人商定了这事儿,一路上除了吃饭喝水上厕所,就抱着这三本工作日记细细研读,周渔是自己筹备过工厂的,倒是范广西并没有,他算是受益匪浅,等着到了南州的时候,直接跟周渔借了其中一本:“我得好好看看。”

不过他也问了,“咱们日化厂还没有地方呢,我平时在哪里上班啊。”

周渔就说:“厂址还得商量商量,并没有定。你先歇两天,这样,门市部市中店吧,那里有办公室,我让人腾出来一间当做日化厂筹备办公室。另外还得找几个助手,你那里要是有合适的,可以推荐过来,三天后正式上班,争取在年前,把厂址定了。”

一个日化厂肯定占地不小,又是个体户,想要这么大的地方,肯定不容易,范广西觉得这事儿不比买设备简单,哪里想到周渔却说的如此轻松。

他觉得不太可能,不过想想那是周渔,也就不诧异了,周渔的本事他可是太知道了。

他点点头:“好!”

周渔当然没有撒谎,她虽然没有找到卖设备的,却提前跟南州商务局的张翰今局长,和省商务厅刘厅长都聊起过这事儿,“我想办个日化厂,不知道现在个体户能不能开厂?开厂用地怎么办?”

一听这个张翰今局长就给她普及了一下:“去年新成立了土地局,个体户是没办法拿地的,不过你可以这样,跟一号店一样进行租赁。”

随后,张翰今就直接问:“你这厂子要多大的地方,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我给你找找?”

刘厅长那边也一样,知道后直接说:“在省城开吧,省城是南河的政治经济中心,运输上也比较方便,这里更合适一些,你要是定在这里,我让人给你找找地方。”

这倒不是周渔打点的关系好,而是周渔实打实的战绩强啊。

她卖蘑菇,一下子就能卖出10万斤,她做门市部,直接将南州供销社顶的如今都微笑服务了,她开一号店如今是全国知名,国家台还放着她的广告呢,她去给南河省贸易团帮帮忙,帮着南河省拿了有史以来第一个第一名。

可以这么说,只要她想干,她就能成,一号店是金字招牌,周渔这两个字比纯金还真!

如今可是提倡市场经济了,到处都动了起来,周渔这能挣钱的厂子,谁不想留下?

所以周渔现在犯愁的不是有哪个地方可以用,而是选哪边比较好。

两边应该说各有利弊,省城交通好,南州故人多。办厂子,交通和人脉缺一不可。周渔就想着,不行她再跑跑,看看具体的厂址在哪里,再下定论。

周渔也没有直接回梅树村,而是去了市中店,这会儿又到了年底,门市部都在搞年货推销,人多的不得了,电视放在店里根本听不见,所以直接拿到了户外。

周渔到的这会儿,地上的雪还没化,大人孩子们一个个冻得脸蛋通红,都在门市部门口看电视呢。

不过大家都很自觉,让开了门市部的门口,周渔可以很畅通的进去,不过这会儿,里面的人也不少,到处都是:“我要两斤奶糖!”“我要两斤花生!”“我定的衣服到了没有啊,我想试试呢。”“同志,你们现在还能定电视吗?听说今年有春节晚会,我们想买一台!”

周渔这才想起来了,这是1983年了,今年第一届春节晚会就要开播了。

这会儿售货员根本看不到她,周渔也没打扰他们,直接进了后头的办公室,一推开门,就瞧见秦月书正低着头忙活呢,周渔就说:“好忙啊!”

秦月书一抬头,没想到居然是周渔,立时就站了起来:“周总,你什么时候回来的,那边的事儿怎么样了,大家都担心呢。”

周渔疑惑:“我不就是出去谈生意吗?担心什么?”她可一句话都没往外说。

秦月书就说:“主要是我公爹和你妈,你出去可是说的只要三四天,这都八九天了,拖了这么久,虽然报了平安,他们也不放心。”

“昨天我公爹还跟巧慧姨商量呢,要是今天再不回来,就让福军哥带人去接接你们。”

周渔心里暖暖的,“这不回来了吗?我看生意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