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那三本工作日记因为写的内容多, 还夹着很多图纸数据资料,已经变得膨胀,用黄皮筋紧紧的箍着。
周渔拿在手里是实打实的沉甸甸的。
柴赶美只是来送东西, 东西送到了, 他道了一声:“一路顺风。谢谢。”就离开了。
这会儿周三春他们还在装行李,周渔干脆打翻开了写着1977的那本工作日记, 柴建华老厂长的字迹是方正的小楷,很是工整,六年时间,让钢笔的印记有些变浅, 不过看着不费力。
第一页上他写道:“今日得到了好消息, 时隔二十年后, 我终于又可以奋斗在日化第一线了。”
“二十年前,我离开了为之奋斗过的湘南日化厂, 当时送别的老友跟我说,建华啊,此时一别, 我们就不是一个行业的同志了。我说, 我们好不容易从零做起,让夏国的肥皂工业起步, 我不可能离开这条战线。”
“没想到的是,这一别就是二十年。如今我还有两年就退休, 感谢县领导给我机会, 让我还可以为日化出份力!”
显然这不仅仅是工作日记, 还是柴建华的私人日记,这一篇的落笔时间是1977年的1月4日,也就是说, 此时富源县日化厂还没有开建,他只是刚刚得到了消息,就发下了这样的宏愿。
周渔往后翻去,发现柴建华真的是没有违背他的诺言,从那天开始,他就开始联系老同事,一方面是了解如今日化行业国内真正的现状,另一方面则是开始问询大家生产工艺和设备改进问题。
周渔往下慢慢翻着,他用了一个月时间将如今整个日化行业的情况了解透彻,因为资金有限,做出了决定:不自制皂基,而是向着省会的日化厂进货。但他并没有放弃,在那张潦草的自画的工厂平面图上,他留下了两块大空地,上面一个写着油脂处理,一个写着皂基制备。
他还写了一句话:不急不急,慢慢壮大。
非但如此,他还拿出了肥皂和香皂两条半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方案——周渔这才知道,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县城日化厂,居然有集夏国日化业改造大成的两条生产线,都是他一点点问一点点求人,想办法找到买回来的啊。
做这些事情,他花了好几个月,周渔走马观花的看这些日记,只需要几十分钟。
这会儿周三春他们已经准备好,喊:“周总,车准备好了,咱们走吧。”
周渔就抱着这三本工作日记上了车,周三春原本想接过来,给她放到行李里,周渔拒绝了,“我路上看看。”她另外说:“小王,等会儿去日化厂转一圈。”
小王不疑有他,连忙应了。
跟众人道别后,车子就平稳地开出了县政府大院,小王作为司机,几天来已经将这个县城摸透了,直接开去了日化厂。
这会儿,因为领导都被抓起来了,设备也卖了,县里专门从职工里挑选了人守门,保护这些设备。
周渔的车停下,门卫就走了出来——签合同之前,周渔带人将这些设备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所以他们都认识周渔,瞧见是她就问:“周总,您怎么来了?”
周渔说:“我想转一圈。”
设备都是她的了,自然不怕她转。门卫立刻开了门,周渔就下车进了门,门卫还以为她去车间呢,哪里想到,周渔却往办公楼后面走去,这里是柴建华预留的两个车间位置,但此时此刻,只有一座砖墙。
周渔就问门卫:“这后面是哪里?是咱们厂的吗?”
门卫立刻说:“是供热厂的堆煤场。是咱们的,当时日化厂地方可大呢,后面都空着,老厂长说过,以后是要扩大规模建新车间的,不过,我们效益这么差,自然没有了,恰好供热厂没地方放,我们就暂时给他们用了。”
原来,柴建华真的全都规划好了。
周渔点点头道了谢,就向着车里走去,周三春跟着她下来的,这会儿正奇怪呢,你说又不在这里建厂,看设备也就罢了,怎么还看一堵墙,这墙再好也带不走啊。
不过,他瞧着周渔回走的步伐轻松,自己也跟着高兴,只要周渔高兴就好。
倒是到了车上,范广西问周渔看什么,周渔就把1977年这本工作日记递给了他,范广西一边看周渔一边讲:“这位柴厂长,有远见善规划懂技术人脉广,你觉得怎么样?”
范广西正看周渔给他打开的那一页,是关于香皂生产线的改进办法的,他不禁叫了个好,然后说:“周总,其实我一直没说,你让我当厂长挑大梁,我是有些担心的。”
“技术我没问题,对内管理我也没问题,但是对于市场的把控开拓,我完全不行。倒是这位柴厂长,我觉得很合适。我愿意当副手,给他搭档,一起建好咱们的日化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