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有情劫 第七十二章 若夫天地为炉,万物为铜,是谁无情哉?(第6/8页)

元始天尊在九色玉局之上,玄坐空浮,谈经论法,阐发天地玄理,七日七夜,绝口不提别事,太乙救苦天尊与广成、赤精、玉鼎等九真人侍坐驾前,心中有许多疑问,却不敢开口,只得潜心听讲不提。

七日易过,天尊说法将毕,于是手挽碧落长缕之霞,盘屈宝掌,圆如碧珠,光明透彻十方世界,碧落空歌,无外之事,若近眉睫,俯窥傍瞩,如净琉璃。先示法筵,次示大众,瞻仰未久,忽然之间,掷于空中,去地九十万仞,大如飞星。

天尊于妙宝光聚之中,说此碧落空歌,是出世道,是长生法,是大化源,是玄妙宗:

“……欲免生死,不入流浪,先当无心。尔若无心,即无三业。众生迷妄,指识为心,分别有无,计度生死。心本妄名,以妄取名,心则虚幻。觉了能知,本是道元,何关心事。认心着境,即住生死,若无妄心,不住生死,即永断轮转。依心取舍,趣死趣生,终非究竟。尔若不为心所迁易,随念用情,心迹两忘,即见道体,永断轮转,不住生死。故知无心是道,真形是无,等法则身。心若计度,则魔精来附,终归恶道。”

天尊说法已毕,于眉间飞出日月之光,九芒十华,大如弹丸,去面九尺,腾跃上下,光芒激射,须臾遍满天地,十方世界混然一色,天人圣众凝瞻不舍,日月交映,化成一珠,元色殊特,见者惊异。

亿万仙王朗声歌章,作第一飞空之音:

“天道朗朗,鬼道蒙蒙。

人道杳杳,沉滞轮回。

仙道乐兮,太虚为家。

男女相牵缠,我界居其多。

声色昧灵府,顽空张网罗。

浊海流巨浪,尘山郁嵯峨。

但能录其恶,安能遏其邪?

遇我虚皇尊,演此大洞篇。

顿然为种民,色景何足过?

悯嗟旷劫迷,空中起悲歌。

茫茫爱欲徒,不悟当奈何?”

歌音袅袅,亿万天人稽首而退,于是无极大殿之中,唯有九位玉虚上仙,环坐宝座左右,曰:南极仙翁、太乙救苦天尊、清虚道德真君、黄龙真人、云中子、灵宝大法师、广成子、赤精子、道行天尊。玉鼎真人携童子杨戬,亦在天尊座前。

太乙天尊禁不住问道:“启老师,玉皇上帝妄为无状,三界纷纷,乃是祸首,老师何以仍容其胡为?”

元始天尊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太初七灵,与盘古一脉同源,乃宇宙精神之寄托,攸关三界气运,不可草率。如今三皇归隐,帝羲独在,一动不如一静,我不欲三界再起乱象,故此不愿轻动,况帝俊此举,已失女娲之心,自度出家,茕茕孑立,有何可虑?”

太乙又问:“然则如今封神台破,一一事务,失其主掌,如之奈何?”

天尊淡淡道:“你们与五老上帝,可暂离洞府,代掌九垓八极,料想一时也出不了什么乱子,数百年内,选拔下界飞升之仙,慢慢补足,也就是了。”

太乙无语,想了一想,终是不甘,又问:“玉皇欺藐圣人,离间三教,难道就真的任他如此乱为?”

天尊不答,却将眼落在玉鼎真人身旁杨戬身上,良久,天尊微微点了点头,眼中似有深意,却不再言语,立起身来,还入内殿去了。

只剩下十位真人,皆不明所以,都把眼来看杨戬,杨戬年纪虽小,颇有英侠之气,见列位真人来看自己,并不忸怩,方将小小身躯挺了挺,顾盼炜如,夷然自若。

十位真人若有所悟,各自沉吟,内外寂寂,遥遥闻玉虚宫外,麒麟崖下,飞瀑有声。

*****

火云宫内,光景晦暗,伏羲、神农、轩辕三位圣皇拂开面前空玄之象,正看见金阙云宫,灵霄宝殿,铁师元阳上帝帝鸿衮冕俨然,高居宝座,驾前仙卿罗拜。

又见西昆仑山顶,瑶池胜境,玉城金楼,以清净自然觉皇如来六通之力,皆化作净琉璃光严妙乐世界,清净自然觉皇如来帝俊与天后羲和居于光严院中,自有力士、神王、玉童、玉女侍候,奉承院宣,通达灵霄宝殿,依旧掌握大权,除了身穿法衣,手持数珠之外,与在位之时,并无所异,反更觉逍遥自在了。

“我也知兄长与两位皇爷,局处火云,忒是委屈,奈何三界之主,只需一人足矣……”火云宫内,女娲娘娘坐于三位圣皇之前,幽幽叹息。

三位圣皇皆冷笑不已,并不言语。

女娲娘娘起身,向三位圣皇微微躬身,出宫而去,须臾便下太素天前,九天玄女、风后娘娘、云华夫人诸女仙都来迎接,娘娘手把青藤,青藤之上,结着一籽,才有米粒大小,双色纠缠,娘娘暗叹,将此籽摘下,交与玄女娘娘:“将此籽种于宫后云壌之中,早晚好生看顾。”玄女娘娘与诸女仙皆有悲戚之色,领娘娘玉旨,去宫后将此籽种下,早晚以仙泉灌溉,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