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山海共平
后面两则谣言,最开始也是从湖广传出来的。
之后东江王和定北王的封地上也开始传,再之后便一点点朝着四周和京城传过来。
但效果并不怎么样。
楚九辩“神明”的身份早就已经传遍大宁,不说南疆和河西郡这些真正得了好处的地方,便是其余百姓,也知道若是没有楚太傅,大宁此前的洪灾和旱灾都很难平息。
还有科举,这件事可也是楚太傅提出来,并以一己之力包办的。
正是因为有他在,百姓们才有了入仕为官的机会,甚至就连此前普普通通的农民,也能入仕为官了。
这是百姓们之前想都没敢想的事。
还有国子监那些学子们在殿试之上的回答,也一个个全都答进了百姓心里。
这些学子以及朝廷,都是真心想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且他们并不是说说,而是真的说到做到。
陆尧这半年来行走各地,帮着百姓们夺回田地资产,叫他们有地可种,只要勤劳些就再不用饿肚子。
百姓们确实蒙昧,也确实很容易被引导,可在楚九辩和国子监学子们这半年的努力之下,大多数百姓们也多少有了些分辨能力。
他们不知道朝廷中谁更强,不知道谁与谁不对付,他们只知道当今陛下登基之后,曾经残破的大宁开始变得平和。
有了宁王,大宁边境才算安稳,不仅击退了蛮夷塞国,甚至还直接为大宁开疆扩土。
更因为有了楚九辩,大宁才会有如今这一个个令人欣喜的变化。
他们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便不说其他,单是河西郡今年红薯高产之事,就叫百姓们心中激荡。
此前传言称河西郡郡守韩远道得了楚太傅指点,拿到了仙界的作物种子,种植出来的粮食比常见的粮食翻倍高产,且种出来的食物饱腹感强......
种种好处。
但百姓们其他事不敢说,这种地之事却一个个都很有发言权。
所以他们其实并不大相信会有那般高产的作物,可楚九辩“神明”的身份已经深入人心,他们又会想会不会楚大人就是有这般厉害的本事,有这么好的东西。
就这般摇摆间,十月份,河西郡种植出来的红薯丰收了!
产量比其他地方翻倍不止!
据说河西郡今年纳的税粮都比前一年多了一倍不止,可见百姓手中确实有了粮。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加上楚九辩和秦枭故意推波助澜,和王家的舆论影响力,自然传得比那什么“异端降世”的谣言更快、更广。
如此,全大宁的百姓,包括藩王封地上的百姓也都羡慕得紧。
不过就在半月前,他们就都得了好消息。
朝廷已经发布了政令,说明年要叫国子监农学科目的学子张二,率领其他学子,带着红薯种苗去往大宁各地,帮着百姓们种下这般高产的粮食。
届时几乎所有人都不用再饿肚子了。
还有南疆,以及此前宁王打下来的塞国地区,今年四月份就种上了大片大片的棉花。
九月的时候这些棉花就都已经收获,经过这一个多月的赶工,已经开遍大宁的南疆绸缎庄开始售卖棉布衣裳了。
棉布比麻布贵些,却比麻布更柔软,更紧实好穿。
而且他的价格也不算高得离谱,比起那丝绸简直就是“不要钱”。
于是很多手里有些闲钱的百姓,都能买些棉布做衣赏。
如今天气渐渐转凉,这棉布衣服穿上去好似也比麻布更保暖些,自是更得百姓们喜爱。
司途昭翎瞧着时候差不多了,便开始用棉花做棉被、棉衣,不过外头都罩着上好的锦缎丝绸。
这便是售卖给有钱人家的了,又是一波暴利。
以及她手中更多的棉花,其实都用来给秦枭和江朔野手下的大军做棉衣了,不然能挣得更多。
这些事先按下不提,总归百姓们知道红薯和棉花都是楚九辩从“仙界”带来的,自然是对他神明的身份更确信不疑。
眼下关于他是异端的谣言传开,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打心底里觉得生气。
能帮他们吃饱穿暖的,定然是救苦救难的神仙,怎么可能是异端?
反而是传播谣言的那些人,居心不良。
传言一开始传入京城,王家却没动作,秦枭和楚九辩也都好似不知道一般。
直到谣言四起,一部分糊涂的百姓都被引导地有了怀疑,以及绝大多数百姓心中都酝酿出对楚九辩的怜惜,和对传谣之人的怨愤之时,王家才有了动作。
那些平日里清高的文人大儒,纷纷站出来。
要么开文会,要么作诗写文章,总归是竭尽全力地夸赞楚九辩这位神明的功绩,夸赞百里鸿这位皇帝上位之后引来的种种好处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