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殿前问答(第2/6页)

他们便是穿着得体的衣衫,也不像高官权贵,甚至不像那些武将。他们粗糙的皮肤和微黄的发丝,是一眼能看得出的土气和风霜。

这就是底层百姓。

楚九辩道:“这一轮考核,本官只问你们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是民?”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地?”

他没用那文绉绉的问法,说的通俗易懂。

学子们完全听得懂,只是却心中斟酌,觉得太傅大人要的定不是最简单的回答。

张二也凝眉思索。

这一路考上来,考官们问的问题都是关于如何种地,如何除病害等等,但也问过一些例如“如果你们的地被人恶意侵占,该怎么做”这样的附加题。

附加题分值不高,但张二却从中摸出了一些门道。

他觉得,太傅大人或许从一开始就在暗示他们这些农学学子,要他们去思考田地之事,思考他们这些普通百姓与那些豪绅地主的关系。

如今听太傅大人问的这两个问题,他便确定了心中想法。

而对于这两个问题,他心里也早有章程,不过结合着此前经义与算学、刑狱几科的问题,他觉得自己要回答得更多一些才是。

“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思考,之后便可以作答。”楚九辩道。

学子们纷纷应是。

一炷香的时间,殿中静谧无声,只偶尔有些衣料摩擦声,或者磨墨与翻动纸页的声音。

楚九辩就站在原地,视线居高临下地扫过在场所有人。

今日殿试,他要的不只是给学子们扬名,他还要告诉这些世家权贵和藩王们,如今在位的可不是无能无为的成宗和英宗,百里鸿和秦枭也不再如初初登基时那般孤立无援。

他们眼下完全有能力,有资本去与这些人为敌。

他们就是要逼一逼这些权贵和藩王,逼他们互相联系,逼他们行动,匆忙之下,才会有更多漏洞,有更多马脚露出来。

当然,若是他们真的能举兵谋反,那才是正和楚九辩的意。

秦枭从椅子上起身,抬步朝楚九辩的方向走了一步,但却没靠近。

两人就隔着将近三米远的位置站定,同样的绛紫色官袍,一个威严冷肃,一个疏离淡漠。

在他们之后两个台阶之上,百里鸿乖巧端坐在龙椅之上,一双澄亮的双眼望着台下众人。

户部尚书苏盛抬眼,看着这一幕,忽然有些恍惚。

他想起了那日清早,细雨连绵。

宫门缓缓开启后,御林军的长刀便手起刀落,两颗世家子弟的头颅滚落在地。

在那挥散不去的血腥味中,他与百官站在奉天殿外的长阶之下,仰头看到的,便是如此刻几乎一模一样的画面。

只不同的是,那一次楚九辩与秦枭是带着小皇帝一起,展露了些许锋芒,亦是对他们这些权贵世家的第一次正式宣战。

而这一次,楚九辩他们是准备开始动手了。

吏部尚书萧怀冠浑浊的视线扫过前方台阶之上的两人,又缓缓收回。

混沌的脑子难得清醒一瞬。

他想起了最初时家主萧曜与他的对话,对方拼了半条命戒了曼陀罗的瘾,告诉他这东西有多毒。

可萧怀冠并不在意,他觉得自己本也没几日活头,吃过这东西之后身体却格外精神,比此前那般老态龙钟好多了。

然而现在......

他看向那身着亲王朝服的剑南王,少年人脊背挺拔,可却瘦弱,比起一旁的安淮王还不如。

如此瘦弱的肩膀,如何撑起萧家的未来?

又如何撑得起这整个大宁?

萧怀冠又缓缓看向那些年轻的学子,有些恍惚。

他好似从那些人里,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彼时的他也这般意气风发,在朝堂上与年轻的王致远针锋相对。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与王致远仍然不对付,仍然想把对方按死,可他们的初衷却早就变了。

也不对。

或许从一开始,他们就与这些学子不同。

他们口中念着百姓,念着家国,可心里眼里,其实只有自己,只有他们身后的家族与荣耀。

喉结滚动,胸口处酥酥麻麻的感觉缓缓涌上来。

这是又想了。

萧怀冠再也没精力去思考其他,而是悄悄从袖间拿出一颗不知道什么的东西塞入唇间。

奇异的味道弥漫开,他闭上眼,缓缓吐了口气。

一炷香的时间过得说快也快,待到天际第一缕晨曦洒入大殿,一农学学子便上前半步,躬身道:“回陛下、回太傅大人,学生可以作答了。”

静谧的大殿因此又有了声响。

楚九辩颔首:“请说。”

那学子的确是做好了准备,开口时很流畅:“学生出身乡野,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学生知道,这大宁千千万万的人都是大宁的百姓,都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