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女子登科(第4/5页)

那是一群穿着粗布麻衣的,再普通不过的百姓。

甚至比起村里的富户,这家人老的老,小的小,唯二的两个壮劳力拼死拼活也只能勉强叫家里人不饿死。

谁也没想到,这般人家,竟也有一日能被那传说中的郡尉大人登门。

一婆子双手踹在袖间,冻得直缩脖子,躲在人群后头啧啧两声感叹道:“这老张家真是祖坟冒青烟了,竟真的考中了那什么举。”

“是科举。”身侧一黑瘦少年伸着脖子看前头院里的人,道,“俺爷一直说张二哥地种得好,如今看来还真的是,这都要去京里当官了。”

“哎呦,俺早就说这张二瞧着就有出息,这可真是叫俺说准了。”

“快算了。此前人家张二卖了两亩田,去府城去郡城考试的时候,你不还说人家浪费银子?”

“就是。可你现在瞧瞧,陛下可直接赏了五十两金子呢!那可是金子!能买多少地呀。”

众人越来越大声,还是村长回头瞪了一眼,众人才消停下来。

张二捧着手中的圣旨,手抖得不成样子。

家中其他人还不如他有见识,一个个的脸又红又白,躲在后头话也不敢说。

好在郡尉大人知道他老老实实庄稼汉,没计较那些虚礼,甚至还开口好心提醒他要谢过陛下。

张二忙带着家人跪下来,朝着京城的方向磕头。

村民们见状也都纷纷跪下来。

郡尉有些好笑,忙叫他们起身。

村长比起其他人多少有些见识,也知道些人情世故,便从袖间拿出一个荷包,鼓鼓囊囊,塞到了郡尉手中。

郡尉知道这都是他们的心意,便收下了,转头就又叫手下送了百两银子,算是他的一点心意了。

而他刚走不多久,郡守和郡丞便也来了。

之后更是各种世家富绅,有的有招揽之意,有的只是单纯结交,但一个个出手阔绰,众人就见那此前见都没见过的好东西一股脑地往张二家院子里送。

张二此前得了郡尉的提点,知道有些人的情不能应下,有些人的却可以。

因此一番下来,他没怎么得罪人,却也得了不少好东西。

而张二家也会做人,有什么好东西,也会分给族人村民,因而一整个村子都借着他的光,富裕了不少。

众人也终于隐约感觉到了“科举”的好处。

这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要科举”的想法,已经不知不觉植入百姓心中。

各处成绩送达的时候已经是一月中旬,而最后一场殿试的时间,定在了三月初一。

因而得到消息后,举人们便从全国各地出发,前往京城参加最后的殿试。

他们有的如陆尧这般有家底的,自是家中亲人侍从护送,坐着马车,一路还算轻松。

也有如张二这般的,背上个行囊便准备出发,但因为有朝廷和各处送的金银,他路上也都是能住客栈就住客栈,没吃什么苦头。

于此同时,各种消息也源源不断地涌入京城。

最初是登科举人们的名字和籍贯等等,然后是这些举人出发到了哪里,见过了什么人,经历过了什么等等。

不知是不是楚九辩真的眼光独到,还是送去报信的人提点了什么,总归他选出来的这六十五人,竟一个个都乖的不像话,一路上就闷头赶路。

什么世家招揽、富豪嫁女等等,没人放在眼里。

京中藩王们听着这些,本该正月十五就离开的脚步却迟迟不动。

以防被楚九辩和秦枭借此做文章,给他们扣什么“意欲谋反”之类的帽子,以湖广王和东江王为首的藩王们,便一起入宫,请求多留一段时日,等看了殿试之后再走。

南疆王和平西王本无意做什么,但也想留下来瞧瞧这科举的盛况。

至于安淮王百里明,他一直都缩小着自己的存在感,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像个唯唯诺诺的小鹌鹑。

秦枭倒是无所谓,只觉得这些人留在京中,定会搞事,可能有些烦。

楚九辩却心念一转,含笑和秦枭对了个视线。

秦枭当即明了,对方这是想要他们留下,只是不知为了什么。

百里鸿坐在书桌后,他如今与舅舅和先生的默契更上一层,只瞧着两人的眉眼官司,便知道自己要说什么。

于是他开口,用平日里楚九辩哄他时的语气说:“那诸位便再留些时日吧,不过要乖乖的,莫要惹事。”

被一个小娃娃用“哄孩子”般的语气说这种话,藩王们脸色都有些古怪。

不过目的达到就好了。

至于是否乖乖不惹事,可也不是小皇帝一句话就能左右的。

待他们走了,楚九辩才看向百里鸿,问道:“陛下猜猜我为何要他们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