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西北战乱(第2/5页)

届时邱家与百里燕便成了敌对关系,为了分利,他们定会互相制衡,那邱家于河道之上的管理权就更少了。

至于百里燕会不会因此谋财,壮大势力,楚九辩与秦枭倒是不怎么担心。

不为别的,只为这百里燕坐拥闵浙两地,本就不缺钱,他若是想壮大势力,不论有没有漕运都一样。

反而因为漕运之事,他还可能与邱家对上,徒惹一身骚。

但还是那句话,没人会嫌钱挣得多,所以百里燕便是再富有,也定会把手探向漕运,届时楚九辩与秦枭只需坐山观虎斗便可。

其余人不知道他们两人的计较,却也知道邱衡所说的那段河道定是利益最大的。

而邱家愿意把剩下的那些河道都拱手相让,秦枭也定会给他们这个面子,把最有利可图的部分留给对方。

果然,在邱衡说完之后,秦枭就道:“邱尚书所言极是。”

“本王打算将漕运分为四段。京畿段,北起北直隶通州,南至青州;江淮段,北起青州,南至南直隶扬州;东南段——”

秦枭望向邱衡,道:“东南段便自扬州到闵州。此地事物繁杂,邱家既然熟悉各项事务,那今后便由邱家继续掌管这段漕运。”

邱衡心中一松,当即道:“下官定叫族人们恪尽职守,守好河段,再无有匪盗横行之事!”

秦枭应了声,继续道:“最后一段,便是西南段,从扬州到南疆。”

也就是运河在扬州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往东南,一部分往西南。

如此分下来,不说是对漕运极其了解的邱衡,便是其他大臣,也都觉出了其中微妙的含义。

西南段运河流经湖广,到达四川与南疆,可以保障偏远地区与中原之间的物资流通。

这一段应该也是这四个河段中,最“清闲”,也最无油水可捞的部分。

东南段则包涵闵浙两地,可以说是涵盖了一整个江南财富的重要河段,无论是米粮还是丝绸等物,都可以顺畅流动,也是最富饶之处。

只是已经被内定给了邱家,其他势力没有染指的机会。

江淮段,则可以称其为南北两地之间的中转枢纽,是整个京杭运河的主干道所在。

这一部分的河段,也是地理位置最复杂的。

多发水患的河西郡便在此条线路之上,且这一部分河流水位落差大,又因为是中转枢纽,所以官船商船也格外密集,所以需要更严苛的管理。

众人觉得至少这一段,秦枭和楚九辩定要牢牢握在他们自己手心里。

此外就剩了最后一段,便是京冀段。

这段全程贯通了运河,又连接着京城重地,定然也要由朝廷自己管着才放心。

所以众人算来算去,发现好似只有西南段的河道,有他们可争一争的机会。

蚊子腿也是肉,何况西南段中还包涵着较为富饶的湖广,想来也是有利可图的。

因此,便是这一个地方,众人也想争上一争。

不过楚九辩却没给他们开口的机会,先一步上前道:“陛下,大人。漕运虽分段管理,但恐各自为政,不利整体漕运流程。臣以为,还当再设立一漕运总督,负责监督各个河段的工作,以免有人滥用职权,损害朝廷与百姓的利益。”

瞬间,数十道视线便落在楚九辩上身上,又看向秦枭。

漕运总督是个监督管理的工作,与此前的司礼监一样。

不过司礼监现在其实已经不只是在跟进监督盐运一事了,朝中其他各部各司的工作,他们也都能以监督的名义插上一脚。

且那些太监们也确实如当初楚九辩所言那般,并不都是普通人物,反而有许多才智出众之辈。

且因为是宦官出身,因而他们做事比寻常官员更多了圆滑,便是被各部官员为难也并不在意,总归最后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就成。

因而众人拿他们都没办法,只能做事的时候更加谨慎,唯恐被抓了什么致命的把柄。

楚九辩现在提起漕运总督,莫不是要把这个权利也交给司礼监?

可司礼监的手,真的可以伸的那么长吗?

也有人想,这个漕运总督是不是打算给秦枭手下的武将去做。

眼下边关不太平,武将们在朝中也该有些地位,但就因为秦太尉病重后就退居朝外,又因四大世家把控朝堂,因而朝中才呈现出“文强武弱”的局面。

若是秦枭借此机会给武将们提供更多职位,倒也不是不可能。

众人想法各异。

御史中丞齐执礼立于队列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漕运分段之事他倒是很赞成,朝廷借此充盈国库,可总比邱家始终从中牟利强得多。

其他人不知有没有想到,总归齐执礼是觉得,秦枭和楚九辩拥有“皇命”这张好牌,绝对不会再同邱家一样通过收受商船贿赂赚取漕运的钱,定有什么新政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