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懿旨赐婚(第5/6页)

前日萧家来信,叫她给百里海定亲,甚至选好了人选,可她却总觉得眼下大势未定,剑南王会有更合适的选择,因而始终没下定决心要不要给他懿旨赐婚。

但现在看来,她必须这么做了。

其实剑南王身为亲王,身为臣子,他的婚事便是赐婚也该由皇帝来,但若是萧若菡这个太皇太后提前赐了,还传扬出去叫众人都知晓,那皇帝也总该给她一个面子。

否则皇室内部不和的传言,也多少会损害皇室的利益。

萧若菡眸色沉静,不着痕迹地朝吏部尚书萧怀冠看了眼,对方若有所感。

四目相对,萧怀冠便放下酒樽,看向百里鸿的方向道:“陛下,今日中秋,难得团圆的好日子。家中小孙女略同音律,不知可否允其为陛下送上一首贺节的曲子?”

百里鸿知道有这个流程,见舅舅和先生都没反对,他便点头道:“允了。”

萧怀冠身后侍奉的宫人起身,快步行至萧老夫人身侧,低声说了上头人说的话。

萧老夫人当即朝身后坐席上的一个小姑娘看去,那姑娘不过豆蔻年华,温婉标致。

接收到祖母的视线后便盈盈起身。

身后的丫头将她扶起,而后又拿了始终放在后方木架上的琵琶,送到萧姑娘手中。

萧姑娘年岁小,但却丝毫不怯场,抱着琵琶走至接近二层平台的位置停下来,行了个万福礼,又说了一通吉祥话。

宫人送来了凳子,她便坐下来,开始弹奏。

楚九辩也曾见过很多童星,对有才华的孩子都是不陌生。

只是知晓她们表演就是为了从现在就开始择婿,他就有些无奈。

才十三四岁的孩子,就要开始议亲,而后到了十六七岁便要定亲,要是疼爱女儿的人家,还会把女儿多留两年。

可普通百姓人家的孩子,十五六岁就定要成亲过日子了。

甚至当年或者第二年就要怀孕生子,自己还是个孩子,就又要养孩子,这对身体的伤害不可谓不大。

也不怪眼下的人都活不长久,营养物质单一是其次,重要的还是劳累和身体上的伤害。

可楚九辩也不能脑子一拍,就说不允许年轻人在十八岁之前成婚,只能慢慢来,先把国学弄起来再说。

萧家姑娘表演结束,满堂喝彩。

而后便是一个接一个的姑娘们上前表演,琴棋书画,除了“棋”不能表演,其他的都有人演了。

所有人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也确实都很精彩。

不多时,楚九辩就见着了一位较为眼熟的姑娘走上前。

他记着对方,是户部尚书苏盛的女儿苏喜儿。

此前在拍卖会上,被吏部侍郎赵谦和家的三小姐赵熙骗出去绑架,秦朝阳一路跟着才把人救回来。

那位赵三小姐在事发第二日便自缢了,此后楚九辩就没再听到过苏喜儿的消息。

直到前几日京中送上来报名参加科举的名单,他才又重新见着这个名字。

苏盛身后必然有依靠的势力,且很大概率是七位藩王中的一位,所以楚九辩本也不想叫苏家人科举。

可明面上他就是纯臣,非属世家,且他家来报名的只有这一个女儿。

女子来报名的本就少,多一位,就能把女子今后要走的路拓宽一步,所以楚九辩就让秦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限制对方报名。

苏喜儿表演的是一曲长袖舞,伴奏是她侍女吹奏的横笛。

笛声悠扬,苏喜儿长袖一甩,翩然起舞。

她长发半扎半披,发髻上缀着白玉发饰,金簪下摇晃着珍珠,身着白色与蓝色相间的长裙,身上主体都是白色,袖子与裙摆则是藏蓝色。

裙摆层层叠叠,随着她的舞动起落,好似摇曳的重瓣花朵。

笛声时急时缓,直至最后缓缓收音。

苏喜儿亦同时完成整曲舞蹈。

“好!”

“太美了。”

“不愧是名动京城的才女,果真名不虚传!”

大宁没有鼓掌赞赏的习惯,因而众人都是张口赞叹夸赞,喝彩连连。

苏喜儿方才吃多了还怕自己跳起来会身子沉些,却不想吃了东西有了力气,跳起来更游刃有余了。

她微垂着眼,向前走了几步,对着上位的贵人们微微一福身,口称“小女献丑了”。

苏盛爱重小女,眼下自是欣慰又骄傲。

周围的大人们平日里虽剑拔弩张,但很多时候还是会保持表面的和谐,因而一时间众人便都在夸赞苏喜儿有才。

苏盛也连连自谦说女儿还小,比不上其他家的姑娘云云。

而后他便想叫女儿回去坐着,可太皇太后萧若菡却忽然开口道:“诸位大人说的是,这姑娘瞧着甚和哀家的眼缘,瞧着便叫人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