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五信徒(第3/5页)

庶妹进来后不多久,竟也怀了孕。

而庶妹与萧若菡自小就不对付,两人在宫中根本无法合作。

见此,萧家就想要放弃萧若菡这个皇后,尽全力把庶妹托举上去,也确实将其推上了四妃之一的位置。

萧若菡自是接受不了,便先下手为强,除掉了庶妹,又将她生下的七皇子带到身边抚养。

萧家只想要这个后位,只想要一个有萧家血脉的皇子,所以对萧若菡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异议,反倒觉得她果断狠厉的个性才更适合后宫。

只是萧若菡始终恨着庶妹,自然也恨从她肚子里跑出来的七皇子。

而且那孩子继承了萧家人的特性,睚眦必报,若是哪日他知晓自己亲生娘亲是萧若菡害死的,又怎么可能和她相安无事?

所以比起让七皇子登基,萧若菡更希望扶持一个对自己死心塌地的孩子。

于是,她设计将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贴身丫头小梅,送到了成宗的龙榻之上。

那丫头确实有本事,只被宠幸一次便有了身孕,且在萧若菡的暗中帮助之下,顺利生下了八皇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百里鸿的父亲。

只是为了不让萧家发现自己的意图,萧若菡便表面上与小梅决裂。

小梅一个宫女出身的嫔妃,本就不受宠,又与皇后决裂,在宫中过的日子不言而喻,连带着八皇子也最不起眼,任谁都能踩上一脚。

可就在这种情况下,萧若菡却又背地里照顾她们,还“一不小心”被发现是自己在照顾她们母子。

小梅本就对萧若菡忠心耿耿,又觉得是自己中了歹人的计谋才与成宗有染,心中对萧若菡愧疚之极。

因此即便萧若菡厌弃了她,她也觉得是自己的错,从未怨怪过。

就算被欺凌,被迫害,她也都沉默受着,而就在她与八皇子快被逼入绝境时,出现了一个“暗中人”,不仅帮她渡过了难关,还在此后一直护着她与儿子,她自然感激涕零。

尤其当她“巧合”地知道,这个护着自己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她从小侍奉的萧若菡之时,更是感动又愧疚,更加死心塌地,每日给八皇子灌输的思想,也都是要孝顺萧若菡这个皇后。

这一切都如萧若菡所想的那样发展。

后来夺嫡之争越来越激烈,就是因为有才能的儿子太多,却迟迟未定储君,成宗也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

于是他立了出身萧家的七皇子为太子,其他皇子都被他遣送去了封地,也就是如今的这些藩王。

当然,那时候藩王还很多,包括英宗在内,足有十三位。

后来夺嫡之争中死了五个,这才剩了英宗与眼下的七位藩王。

而当时夺嫡之争最激烈的时候,萧若菡明面上与萧家站在一处,假装开心于有萧家血脉的七皇子成为太子,背地里却更期待小梅生的八皇子能成长起来。

可一个一无所有的小透明皇子,想要在一群家世背景都强悍的兄弟之中脱颖而出,实在艰难。

除非他能得到一个强有力的助力。

于是萧若菡把目光,放在了远在漠北镇守边关的秦家身上。

秦太尉虽已年迈,却手握三十万精锐之师,在军中威望鼎盛,又有勇有谋。

若是他能站在八皇子身后,加上萧若菡这个内应,那夺嫡这事便有一争之力。

于是,萧若菡想方设法,让成宗把漠北给了八皇子做封地。

不过她为人谨慎,喜欢做多手准备,因此她还从萧家旁支抬举了个她曾经帮助过的姑娘,将其送给八皇子做通房,也就是后来英宗时期的端妃娘娘。

萧若菡想着若是以后八皇子真的当上了皇帝,那这个萧家女生下的孩子,就还是她萧家的骨血,而且还对她忠心耿耿,她便可始终独揽后宫大权。

而八皇子去了封地之后,也的确不负她的希望,真的和秦家扯上了关系,甚至直接娶了秦太尉的嫡亲孙女秦枫。

再之后的事,便是她私下与八皇子恢复联系,然后在成宗崩逝之前就让他带着秦家军靠近京师。

成宗早就被酒色掏空了身体,连绵床榻没几日便去了。

萧若菡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了萧若娇生的七皇子,逼着萧家站在自己和八皇子这边。

夺嫡之战打起来后,英宗有秦家的几十万大军,自是最强战力,一口气便或杀、或活捉了四位藩王。

剩下的七位藩王见秦家军如此骁勇,自知不敌,且大势已定,他们便都安分下来回了各自的封地。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于是最后,八皇子在秦家军的助力下,在萧若菡和萧家的内应中成功上位,成为英宗。

楚九辩是真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些内情,这位太皇太后果真有勇有谋,且狠得下心,总能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那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