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茉莉花开(第5/6页)

那就是眼下这件事,是打压萧家最有利的一个机会。

如今京中几方势力,萧家最势大,所以先把他们打压下去是最好的结果。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绝佳的机会,所以便是秦枭和楚九辩不做什么,另外几方势力也会把萧家往死里踩。

王家此刻应该已经命那些大儒文人们抨击了萧家“残害百姓”,一番鼓动之后,萧家在百姓之间的名声定要一落千丈。

不仅如此,他们眼下连河西郡也保不住了。

河西郡之前那些官员杀的杀,贬的贬,如今被提拔上来的那些人,全都是秦枭和楚九辩精挑细选上来的,是完全忠于他们,忠于朝廷的官员。

且这些人都忌惮着楚九辩“神明”的身份,大概率不敢背叛他们。

所以河西郡,如今真正是朝廷的河西郡了。

萧家的损失还不止这些,他们手中最有利的那张牌,那位留在京里虎视眈眈的剑南王,他此前还引以为傲的功绩,如今已经成了刺向他的利刃。

此前因为堤坝之事得了多少民心,眼下就会几倍地遭到反噬。

还有朝堂上格外活跃的工部侍郎萧闻道,这次也定要被牵连,萧家定会死命保他,但降职罚俸肯定是少不了的。

这么大的阵仗,以萧曜的手段,定会让萧家上下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静默。

待到时间长了,百姓们对这件事的印象淡了,他们再想办法做些利民的好事,名声便就回来了。

至于萧闻道,有那位吏部尚书萧怀冠在,自然有的是办法再把他提拔上来。

只是楚九辩这个吏部侍郎,可不会随意给他这个机会。

不过这都是后话,总归借着这次的洪灾,萧家是定要势弱了。

“萧闻道这个工部侍郎的位置空出来,便给有能力的人去坐吧。”秦枭道。

楚九辩本就是这个意思。

把刘峻棋提拔为工部侍郎,加上工部尚书简宏卓,这一整个工部几乎就几乎是在朝廷手里了。

曾经萧家把控着吏部和工部,现在折了一个工部,就只剩吏部了。

偏偏吏部还有楚九辩掣肘,萧家在朝中的势力可真是折损大半。

但与此同时,因为刘峻棋上位,王家可能会稍微强势一些,但刘峻棋此人不是会以权谋私的人,所以便是王家势大也大不到哪里去。

秦枭忽然道:“回去之后便把要科举的消息传出去吧。”

从消息传播,到一轮轮选拔,再到最后录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少说也要几个月,所以尽快办起来的好。

“好。”楚九辩道。

他知道秦枭是想趁着眼下打压萧家的势头,提出科举,让朝廷的态度变得更加强势,给所有世家更大的压力。

事到如今,河西郡这边的事算是都安排妥当了。

便是回京之后他们要做的事也有了章程。

那他们便没了继续留在这里的理由,秦枭便命人去叫韩远道过来,还叫人收整行装,今日他和楚九辩就可以出发回京了。

两人下了榻,行至屋外。

站在连廊下听着雨声,不多时,韩远道便匆匆赶来。

秦枭便把需要他做的事都交代了一遍。

韩远道哪里能想到自己能有这么大的权利,虽然紧张,但也不怵,跪下来端端正正磕了头道:“下官定登记好所有灾民的户籍,重新把土地丈量清楚,是百姓的,便只能是百姓的。”

这话说的意味深长,秦枭和楚九辩都很满意对方的聪慧。

待他离开后,楚九辩才看向秦枭,道:“你想动田地了。”

秦枭就笑:“本王现在,确实喜欢和‘某位’聪明人说话。”

楚九辩就也笑了,又轻叹了口气。

“这件事,可真要慢慢筹谋了。”

秦枭想改个土地制度,楚九辩何尝不想?

世家大族之所以能越来越强盛,最大的本钱就两个——人和地。

他们人多,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也多,不过等科举和国子监办起来,他们的这个优势就会被朝廷所取代。

是一个家族的人多,还是整个大宁的人多?

这不是一目了然吗?

之后便是地。

世家利用地方官吏的权力为自己开后门,兼并土地、隐匿田产、转嫁赋税,下不利百姓,上不利朝廷,只利他们自己。

而他们能做到这些,就是因为大宁的田地和赋税制度有问题。

所以想要继续从根源上打压世家,就该从田地和赋税制度入手。

秦枭很早时就有改革的想法,但因为秦家势大,英宗本就忌惮,他便也不能大刀阔斧地干什么,甚至不能入朝为官。

如今他大权在握,这些事倒是可以一点点做起来了。

下属们收拾行装来来往往,楚九辩和秦枭立在廊下,两道身影挺拔如松,又如出鞘利刃,剑指京都。